帶著沉重的心情,淩丹芷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胡靜甜安靜的坐在客廳裏,臉上的神情,比起當初失魂落魄的樣子,要好了不少,但依舊可以看出些許的呆滯,她的三魂七魄,還沒有完全恢複呢。
看著胡靜甜的麵龐,淩丹芷輕聲的自言自語道:“這是我答應你的,我會完成的。”
說著,淩丹芷來到胡靜甜的身邊,緩緩地從空間手環中,取出一個布囊來,展開,平鋪在了沙發旁邊的茶幾上。
布囊裏麵,放置著七根金光閃閃的金針。
自從淩丹芷懂事起,這個布囊就一直被她帶在身上。
據她的師父,也就是濟世堂的老堂主所說,老堂主當年外出遊曆,路過一處山穀,聽到有嬰兒的哭聲,走近一看,就看到了剛剛降生數月的淩丹芷。
當時的她,身邊連個繈褓都沒有,隻有這一個布囊。當時老堂主看到裏麵是七根金針,是專門用來治病救人用的,就覺得和淩丹芷很有緣,於是就把她抱回了濟世堂撫養。
就連淩丹芷這個名字,都是老堂主幫她取的,她原本姓甚名誰,早已無從考證了。
後來的時光中,淩丹芷就一直帶著這個布囊,沒有片刻的離身。她總有一種感覺,這個布囊,或者說是裏麵的七根金針,對她很重要,總有一天,會讓她找回真正的自我。
隨著醫術的增長,淩丹芷在七歲的時候,就能夠施展針灸之法了。這七根金針,就成了她最好的幫手。
說來也怪,每次使用這七根金針的時候,她總感到一股血脈交融的奇異感覺,下針的手法、力度、方位,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種感覺,在無聲的指引著她。旁人包括老堂主在內,卻都沒有這種奇妙的感覺。
今天,淩丹芷再次拿出這七根金針,就是要徹底治好胡靜甜的病,給風無衣一個交代。
那一日,太白峰上,他揮劍力戰群雄的樣子,在她的腦子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懾心神,淩丹芷緩緩伸手,用三根手指拈起第一根金針,輕輕地刺在了胡靜甜頭頂的百會穴上。
百會穴,位於人們的頭頂正中,是周身要害之一。淩丹芷第一針就敢刺入百會穴,一來是因為胡靜甜的傷勢,屬於精神層麵,必須如此下針不可;而來,淩丹芷也是藝高人膽大,自信不會失手。
第二針落下,刺入承靈穴,與百會穴隔著三指的距離。
緊接著,風府穴落針,依舊是在腦部的位置,與前兩針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格局。
其後三針,分別刺入絡卻、玉枕、風池三處穴位上,無一例外的都在胡靜甜的腦部。
拈起第七根金針,淩丹芷微微有些喘息。
金針刺穴之法,是濟世堂的不傳之秘,不光是對認穴的能力要求極高,還必須要求施針之人,有極高的醫學造詣,根據病者的細微反應,例如皺眉、嘴角撬動等不易察覺的小動作,來判斷病者的具體情況。
此外,施展金針刺穴,還有個基礎的前提,必須是靈者才能使用此法。因為普通人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很難連續落針,難免會出現後繼乏力的困局。靈者則沒有這個顧慮,無論是精神力還是體力,靈者都有著天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