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浩瀚星雲。宇宙之中,被分成了數之不盡的星雲,每一個星雲,都包含著數之不盡的星係。星係,是星空中最為基層的星之組織,其中包含著恒星、行星、衛星以及彗星。每一個星係,都組成著自己的一片天地。在這個天地之中,恒星占據著中心的位置,所有的行星都在圍繞著恒星轉動;而行星的附庸,則是衛星。彗星是星空中的過客,穿插在各種各樣的星星中間。
所有的星星,都不是先天就是這個樣子的。宇宙的起源,來自一個混沌鴻蒙的核。這個核,不知道有多大,也不知道有多重,更不知道有多麼高的溫度,包含著多麼劇烈的火焰。而實際上,這宇宙之核本身就是一團碩大無朋的火焰。這團火焰,還無時無刻不在迅捷無比地旋轉著,把它自身旋轉成一個極為規則的球。
沒有人會知道,這個球是怎麼來的,也沒有人知道,這個球有多大。人們隻知道,在這個宇宙之核旋轉了不知幾多億年以後,忽然有一天,這個核終於經受不住內部火焰的膨脹,驀然爆裂開來!
爆裂帶來了不知有多大的響聲,更造成了不知多少火團在茫無邊際的玄滅之中飛舞。宇宙之核開始疾速膨脹,擴大了不知多少倍,而每一個火團,都形成了一個巨大無朋的恒星。另外一些已經燃成灰燼的粉末,則形成了行星、衛星等等。這,就是宇宙的起源。
因此,在宇宙起源以後,就形成了三境:在宇宙之外、星雲之間的,是玄滅境;在星係之內,則形成了一個個空無一物卻充斥著天地靈能的虛無境;再具體到每一個星球外部,虛無境被具體化,形成了一個個虛空境,環繞著茫茫的大氣。最後到每一個星球的表麵,生長著的萬物生靈、山石水火等,就構成了實相境。
虛無境、虛空境、實相境,就是人與萬物賴以生存的三境,也是宇宙構成的大致結構。
三種修真
什麼叫修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認為,道可以衍生萬物,名可以認知宇宙,所以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所謂的“道”,就是天地中的至理,就是宇宙的追求。而名,則是認知宇宙,追求道玄的過程。簡單說,道是實相,名就是虛無。
而修真,其實就是尋找這種“道”,探索這種“名”的過程。那麼,這種“道”究竟是什麼呢?這種“名”,又如何掌握呢?
以一核而成億萬星數的宇宙空間,究其本質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衍生生命的過程。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的就是這一核而生天下的宇宙進化。當然,這兒的“道”,就指的是宇宙本體之核,就是宇宙的進化過程。那麼“名”,就是宇宙進化的方法與未來。
所謂“道”,就是宇宙、星球及人類自身的進化;所謂“名”,則是這種進化的方法。所以修真,其實就是追求這種進化,掌握這種進化的道理而已。
人的壽命,不過短短幾十年,人的文明,也隻能生存相對應的時間。人要傳承自己的文明,有兩種方法,一是延長自己的性命,二是把自己的文明得失傳之於自己的後代。前一種方法,實現的途徑是修煉成仙。後一種方法,就是興起整個人類的文明,用書與筆,去傳承文化。
修仙,是單個人的修真;文明,是整個人類的修真。
所以,修真一事,也不外乎道與名這兩個方麵——虛無與實相而已。
不但人、人類要修真,星係也要修真。因為星係也有壽命,也不是亙古不亡的。星係不比個人,壽命很長,長達上億歲,卻不能長生不死。如果星係之中沒有產生生命,也就沒有了生機,沒有發展,隻有死亡,隻有蠻荒。一直不產生生命,死亡就會彌漫到整個星球,到那時星係就會崩塌,恒星因為缺乏外來資源的補充而耗盡所有的能源,把整個星係擠壓成一個個黑洞!
要想避免星係的死亡,就隻有在星係之中產生文明,產生人類。有了人類的活動,有了生機活力,也就可以避免星係的滅亡了。
人的修真,導致整個人類的修真。人類的修真,又形成星係的修真。所有星係的修真,最終形成宇宙的修真。隻是,人與人類、星球的修真,都是有意識的(星球的修真實際就是人類的文明進化,可以看作是有意識的),而宇宙的修真,則是無意識的。因此,修真分為三層。
聯係到這樣的,是修真的方法,也就是“名”。
人有身體,身體會產生體力。身體和體力是人的物理屬性,但不是人獨有的,因為動物也有身體,也有體力。但隻有人能夠修真,動物不能。雖然動物也能修煉成妖,但那是在修成人形以後,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人了。因為人除了體力,還有意念。這意念,就是人個體上的名,是人身上的虛無。動物沒有或者隻有一丁點的意念,自然不能產生自己的虛無,不能達到道與名的統一,自然不能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