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正文卷 第十二章 麵見始皇(一)(1 / 2)

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卒於前210年,姓嬴,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他39歲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人,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雖然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隻延續了短短的15年,隻有他和他的兒子胡亥倆位皇帝,但是卻對中國倆千多年的中央集權封建製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後人對他功過的評價更是多做多樣。

主流說法,認為他的“功”有以下幾大方麵:

1,統一中國,結束了諸侯國之間長期戰亂的局麵,使廣大人民擁有了一個和平的生活環境。

2,建立中央集權製帝國,神化皇權,並在地方上實行郡縣製。這種政治體製被中國沿用了幾千年。

3,北方抵禦匈奴。匈奴是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趁中原地區戰亂之機,南下占據了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軍隊打敗匈奴,重新控製了河套地區,並修築長城保護。這對保護中原的農耕文明、人民生命財產十分有意義。

4,南下開發越族地區。“越族”並不是一個民族的名字,而是長江中下遊以南沿海地區的部落統稱。秦始皇在那裏設置了桂林、南海等郡縣,遷移了50萬中原人分散到該地區,並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連接了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係。這對民族融合,南方經濟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5,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雖然統一了文字是為了他的政令統一,加強統治,但是文字的統一更大的作用是文化的統一,民族認同感的統一,這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可以幾千年的延續起了巨大的作用。貨幣的統一包括製造的統一:第一,貨幣隻能夠由國家製造,也就是說國家抓住了經濟的命脈和基礎;第二,貨幣的形式隻有倆種,上幣黃金(名為黃金,其實是現代的黃銅),下幣銅錢。秦始皇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對商品的流通,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統一車軌最初的目的是秦始皇為了方便為全國各地運輸士兵和戰爭物資,但是對經濟流通發展、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等的促進作用更為重要。

“過”的幾大方麵:

1,賦稅奇重,過度征斂。秦朝的賦稅主要有三種:田租(田租率為“什一之稅”,分為穀粟和幹草兩項,一般交10石)、口賦(口賦是以人口為對象的稅收)、雜稅,但是三種賦稅加在一起,幾乎占到了人們收入的三分之二。

2,大興土木,徭役沉重。秦朝的法律規定,男子從17歲開始服徭役,一直到60歲才可以停止。秦始皇北築長城,南開靈渠,修建安房宮、驪山陵、興樂宮、各地馳道,每年有超過三百萬人次的徭役壓在人民的頭上。

3,刑法殘酷,連坐誅族。秦朝是一個法治國家,頒布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最完善明確也是最嚴格的法律——《秦律》。其中包括了十分殘忍的車裂,棄市,梟首,腰斬、水刑、磔、絞刑、具五刑等等刑罰。而且,還有誅罪族人,連坐鄰裏,這叫老百姓怨聲載道。

4,焚書坑儒,控製思想。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防止民間反抗,秦始皇大肆收繳焚燒除法家以外的各種書籍,又以“非議朝廷”的名義坑殺了四百餘名儒生。這對先秦“百家爭鳴”的文化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更是對中華文化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這樣看來,秦始皇肯定是一位殘暴的“開國之君”,但是他對自己的國家,對中國曆史的發展也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的。至於到底是幾分功幾分過,每個人自有自己的評判的。

孟星淵想去見秦始皇,那就一定要去秦國的都城鹹陽,所以他告別了孟老漢一家人,隻身北上,當然有阿鳳躲在他的耳朵裏陪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