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正文卷 第十四章 出征匈奴(一)(1 / 2)

回到了逆旅,孟星淵躺在床上,仔細地回想著自己大學裏看過的軍事戰爭類型的書,苦苦思考著古代步兵對付騎兵的辦法。

如果自己提供給秦始皇的作戰方案是錯誤的,自己被懲罰,甚至丟了性命都是小事,但是不知道有多少戰士會倒在匈奴的弓箭之下,那可是自己同胞的生命啊,可就是大事了!

阿鳳提出她可以趁晚上去匈奴的大本營,用法力消滅匈奴的領導層,來一勞永逸地徹底消滅匈奴,孟星淵拒絕了。現在的匈奴是外族人,可是以後他們也會被中華民族的文化同化,就也是自己的同胞了。怎麼可以做手足相殘的事呢?

“我們最終的目的不是打敗他們,”孟星淵說,“而是要與他們和平共處。”

第二天,孟星淵小心翼翼地帶著玉璽,早早地來見秦始皇了。他用微微顫抖的雙手把包玉璽的包袱給了秦始皇,才大鬆一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秦始皇臉色稍變,飛快地打開包袱,拿起絲毫無恙的玉璽,撫摸了好久才放下。

“先生,”秦始皇終於開口說話了,“寶物已經回到了朕手裏。你能不能告訴朕,到底是誰‘拿’走了朕的寶物。不論是誰,朕保證既往不咎。”

“陛下,能在守衛如此嚴密的宮殿裏‘拿’走陛下的寶物,肯定就不會是人了。草民不敢欺君,其實是天上的一位神仙對陛下的寶物產生了幾分好奇,拿去把玩了一下。“孟星淵想盡快結束這個話題,來和秦始皇討論匈奴的問題,就信口胡謅了起來。

“原來是神仙。”秦始皇自言自語說,“難怪那麼多侍衛都沒有察覺。”

“陛下,草民保證,以後不管是哪一位神仙再次取走寶物去欣賞把玩,草民都一定會為陛下原封不動地討回來。”這句話句話則是暗示秦始皇,如果他對自己有什麼“作為”,那玉璽再次消失,可就是真的找不回來了。

秦始皇肯定明白了孟星淵的意思,他微微點頭:“既然是天上的神仙,那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吧。任何人不得再次提起。”

“陛下,昨日說要和草民談論一些匈奴的問題,草民昨天夜裏思考了很久,也有不少話想和陛下稟告的。”為了可以更快地進入話題,孟星淵索性直說了。

“哦,先生是高人,先生的話肯定也是高見了。你就告訴朕,你思考到了什麼吧。”玉璽的失而複得叫秦始皇十分高興,心情大好,他還給孟星淵賜了座。

孟星淵戰戰兢兢地把半個屁股放在椅子上:“陛下。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這幾句話記載於《史記·匈奴列傳》)。他們主要以狩獵、遊牧為生,所以飲食也已肉類、乳類為主,並沒有種植農作物、紡線織布、燒製瓷器、冶煉鐵銅的能力。他們進犯我國邊境,無非就是為了掠奪糧食、布匹、瓷器、鐵銅等等物資。草民的建議就是在邊境和他們開通貿易,互通有無。他們不是需要我們的糧食、布匹、瓷器、鐵銅這些東西嗎?那以後不要來搶奪了,可以用牛羊馬匹來交換。這樣對我朝是大大有利的。

“第一,我們不再需要花費巨大的軍費,擔負巨大的犧牲來防禦匈奴的騎兵進犯。這不僅僅減輕了國家的軍費負擔,更減少了我們的國防力量的損失。糧食沒有了,可以再種植;瓷器布匹沒有了,可以再生產;但是我們的百姓犧牲了,就是不可挽回的損失了!

“第二,匈奴養殖的馬羊牛都是寶貝啊。我們自己可以生產的東西換回來的馬牛羊都是大有用處的。馬,可以裝備國家的騎兵,提高騎兵戰鬥力;牛,可以用來耕地,提高糧食的產量;羊,除了羊毛可以用來製作衣物,羊肉更是百姓難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