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正文卷 第七十五章 投筆從戎(二)(1 / 2)

“我發現,國人更加喜歡和崇拜那些並沒有成功的悲情英雄,比如說項羽、袁承煥、文天祥、嶽飛等等。可能是由於大家同情弱者的心理吧。”

“這有什麼不對嗎?”

“當然沒有不對了。”孟星淵繼續說,“隻是我個人覺得相比那些悲情英雄,班超這樣的功成名就的英雄更應該被後人記住。所以,我以前特意翻閱過班超的資料。他鎮守西域三十六年,臣服了五十多個國家,其中還包括與漢帝國,羅馬帝國,安息帝國並稱為當時歐亞大陸四大帝國的貴霜帝國。太了不起了!”

“看來,班超也真是一位民族英雄了。”阿鳳若有所思地說。

孟星淵很同意她的話:“必須是民族英雄!”

很快,機會來到了。明帝時候,政權已經穩定,生產也恢複了。明帝生了效仿祖輩漢武帝的心——他想再次與西域各國建立聯係,並恢複宗主國和附屬國的關係。

於是,明帝和竇固和耿秉、太仆祭肜、虎賁中郎將馬廖、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人商議,並積極部署對北匈奴的征伐。因為西域各國都在北匈奴的控製之下,所以隻有先打敗了北匈奴,才有機會恢複聯係。

竇固是名將竇融的侄子,多年在河西跟隨伯父,對邊疆的事務十分熟悉。因此,他被任奉車都尉,駐兵在涼州酒泉郡。班超就是他的下屬。

一天早晨,孟星淵早早地就在班超家的門外等候著。見班超出了家門,他立刻上前去,跪倒在地:“草民叩見班大人。”

“快快請起。”班超一臉疑惑地問,“你是何人?找我有什麼事嗎?”

孟星淵誠心誠意地回答:“小人名叫孟星淵,是外地人。隻因小人聽說班大人即將出征漠北,所以特來投靠。”

“投靠?”班超苦笑著說,“我隻是竇將軍麾下的一個小官,哪裏值得你來投靠?”

“大人,請聽小民一言。”孟星淵帶著崇拜說,“大人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今日是身無功名,他日定會成名封侯。而且,小民早就對大人有所耳聞,對大人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所以,懇請大人把我留在身邊。”

這幾句奉承話說到了班超的心裏,他又見孟星淵氣度不凡,誠意投靠,心中有了幾分喜歡。所以,他拍了拍孟星淵的肩膀:“好!那就留下吧,爭取他日一起封侯稱相!”

就這樣,孟星淵順利地接近了他的“偶像”,並在很短的時間裏,成了班超的心腹人物。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漢軍在出征前,也準備囤積大量的糧草,來滿足士兵和戰馬的需求。

竇固和班超對此大感頭痛,卻又無可奈何。

孟星淵對班超說:“我們準備糧食是必須的,後勤保障是戰爭的基礎嘛。可是,我們為什麼還要花大力氣來準備馬草呢?我們隻要把匈奴趕走,塞外地區豐美的水草還不能滿足咱們戰馬的需要嗎?”

班超聽完,覺得很有道理,立即報告給了竇固。竇固大喜,又上報給了明帝。

其實,並不是孟星淵有多麼深遠的戰略意識,隻是他搬來了小鬼子侵略中國時候“以戰養戰”的思想。哪裏想到,居然幫助漢軍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第二年的二月份,漢軍分四路出擊北匈奴,其中竇固與耿忠率酒泉、敦煌、張掖士兵及盧水羌兵出酒泉(今甘肅酒泉市)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隴西、天水士兵及羌兵騎兵萬人出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塞;祭肜、吳棠率河東北地、西河羌兵及南單於兵一萬一千騎兵出高闕(今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塞;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門、代郡、上穀、漁陽、右北平、定襄郡兵及烏桓、鮮卑兵一萬一千騎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塞。

在這四路大軍中,耿秉、秦彭進入了大漠六百多裏,到了三木樓山,卻並無太大的戰果;來苗、文穆至匈奴河水上,北匈奴部眾聞風而逃,也沒有斬獲;祭肜、吳棠甚至沒到達涿邪山,直接被貶為了庶人。隻有竇固和耿忠抵達天山(今新疆天山),進攻北匈奴呼衍王,斬殺一千餘人,後又追擊到蒲類海(今新疆巴裏坤湖),奪取伊吾盧(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竇固在那裏設置了宜禾都尉,在伊吾盧城也留下將士開荒屯墾。也就是說,隻有竇固一路兵馬有了叫人滿意的收獲。他也因此做了朝會時位僅次於三公(既太尉、司徒、司空)的“特進”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