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回:相爭(1 / 2)

.周一:求推薦p啊!!!!

————————

汪清源沉思一會,道:“新汙水廠的建設是省裏的政治任務,又是為老百姓造福的大好事。商人逐利,肯定是要賺錢的。政府出讓點利益,而百姓獲利,無疑物有所值。這個方案裏,政府唯一的付出就是那塊大土地。但那塊土地是閑置的荒地,經濟意義不大,性質又隻是出租,所以這也不算是資產流失。不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隻要是建新汙水廠,那塊地就被一直占著。”

“從另一角度來說,政府什麼也沒有幹,就能完成這個政治任務!吳添同誌這個建議,如果能夠成功實施的話,我認為是很完美的一個方案。”

其它常委自然也瞧出其中的妙處,是以雖則不想吳添通過,但都是不吭聲。畢竟道理上站不住腳,無理取鬧,那就太過了。

“不過,缺口資金巨大,即使大大地讓利於企業,這招收合作夥伴也不是這麼容易。”

他這話卻又說到諸人意識裏去,六百萬,可是筆巨大投資。尤其商人很多都不是信任政府政策的持續性,最怕前任走後,後任賴賬的局麵。

吳添道:“這個不用擔心,隻要給我政策就好。如果能夠將那塊土地讓我支配,那我就有充足信心,完成任務。”他頓一頓,道:“也就是說,我要的底線就是那塊地,將這塊地的三十年出租權給我,我利用它去想辦法,找投資。我保證給你們弄一座完全符合日處理兩萬噸的汙水處理廠回來。當然,免費出租三十年是底線,我在和對方談判時,盡量看看能不能弄些租金,給政府補貼一下。”

我靠,還有錢賺!建汙水廠本來就是賠錢貨,現在還有得賺?

諸人再也沒話可說。

汪清源掃巡諸人一眼,對吳添的驚豔表現委實滿意。

最終,常委會通過吳添的建議。

吳添第一次的正式出招,鋒芒逼人,幹淨利落,終於讓這幫常委重新認識他。

有了這塊地的支配權,吳添心裏大定,雖則還有困難,但是比鄧月娥那個計劃則是不知優化多少倍。

最重要的是商人對政府的盈利能力最沒信心,什麼企業一到政府管理,立即就虧損。甚至到了官員本身也不信任政府的能力。如果讓他們花這麼大投資和官老爺合作,那他們肯定不會考慮。現今這個方案,最突出一條,就是讓商人能夠自主管理自主經營,撇開政府。第二點是:清新縣的每年生活汙水都是穩定供應,兩個條件一相加,那麼有興趣的人必然大增。

他讓鄧月娥按照著自己思路重新訂做計劃書,特別交待一下緊要的細節。

鄧月娥一聽到這個方案,立即便知道有戲了!自從接到這個任務,她領同一幫下屬,一天到晚琢磨著各式各樣的計劃和賣點,想盡快地找出一個最少缺點的方案。是以她非常清楚這份方案的誘惑力。

她遞交第一份方案,到處推銷,卻門可羅雀無人問津,後來又再而三地修改出數個方案,但都沒有一個投資商瞅上一眼。

兩相對照,在這份吳清方案麵前,那些方案簡直弱爆了。她現今擁有強大信心,拉來投資並不是不可能!

看著吳添滔滔不著叮囑著計劃的要點,她對吳添佩服得五體投地,這種佩服不僅是源自於他在常委會爭取來巨大的籌碼,而是他這個方案的創新,幾乎巧妙天工。

在之前和吳添的接觸,她便發現吳添雖外表粗獷作風豪邁,但是非常有能耐,好像對事情與環境有一種非常強大的控製力。但那是一種非常輕淺的直覺,並沒太強硬的憑證。

在新汙水廠陷入巨大而艱辛的停滯局麵時,現今他一出手,立即讓局麵扭轉。

終於證實她那種隱隱約約的直覺:此人非常厲害!

………………

鄧月娥依然繼續她動作快捷的作風,工程的招標書很快交過來。

如果按照新方案,將新汙水廠的建設和經營全部交給投資商,這施工工程自然是對方的事務。但是,一來投資商的事十劃沒有一撇,吳添等不起。二來廠房和設備必須要有嚴格保證質量和規模,若是交給對方,說不定對方為節省成本,對方缺斤少兩,那就不妙。

所以,無論是最後合作的條件如何,這施工工程都要抓在手裏,並且實施嚴格的監督。

經過鄧月娥的推廣,共有三個施工單位投了標書。

第一個是鄧氏企業的嘉誠建築公司,第二個是茂化市的富立建築公司,第三個是添添房地產的子公司,天盛建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