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珠正與劉婷婷談得正開心時,驀地一轉身,看見黑仔正磨磨蹭蹭地跟在她們後麵
“......”明珠突然提高聲音道:“有些事情不該現在涉及的,胡思亂想地說,後果自負......。”她故意拉長尾音道,粉臉微紅,有意無意地瞟了黑仔一眼。黑仔聽後更是無地自容,逃似地快步跑回了家。從此再也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的念頭
光陰荏苒,畢業後,一晃三年已過。黑仔自行輟學,不顧父母的反對跟了一位親戚學起了木工。不過一年光陰,便可自己製作出整套有模有樣的家具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是中國石材業發展的高峰期。黑仔與名珠的家鄉是聞名國內外的石雕之鄉“蓮城”。那是個屹立於台灣海峽西岸的小半島。這個迷人的小半島是個無崇山峻嶺無田可耕的小城鎮,島上分布著十二個村子,其中有九個臨海的村莊都是以討海為生,另外的三個村子分別有著自己曆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西埔村擅長泥水,溪後村最聞名的是木作,峰嶺村最出名的是石雕。從清朝時期台灣台北的龍山寺到建國後北京的十大建築,以及後來集美的陳嘉庚先生前自己主持興建的陵園皆留下了峰嶺村工匠們的身影。
在家鄉千古流傳的文化藝術熏陶下長大的黑仔自幼對雕刻懷有濃厚的興趣。一九九五年高中畢業後,黑仔便跟鄰鄉的一位遠房親戚學木工,學成木工的一年後,也就是在一九九六年的八月,黑仔便扔下鋸子斧頭,軟纏硬磨地跟了一位家鄉遠近聞名的“頭手師傅”學習石雕。在蓮城石雕界內,一件作品的落成大概分為三個步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抓坯”也就是造型。整個作品的神態、形狀皆出自於造型師的手中,因此被稱為“頭手師”。接下來,由另一位師傅根據“手頭師”所做的形狀與畫上的線條進行下一步的細刻,大家稱之為“二手師”。最後再由學徒在上麵剁上細細的紋路,一件作品至此大功告成。
憑著自己擁有良好的美術基礎與刻苦學習,黑仔很快就於兩年後學成出師。如今他已是一名揚海內外的技師。每每出自黑仔親手雕刻的成品皆形狀逼真,栩栩如生,因此深受客商的喜愛。
“欲要尋她千百度,卻道芳影無處睹!”這三年多來他飲盡了相思之苦。自從高中畢業後黑仔想念明珠心切,曾幾度躑躅在她家門口,希望能看到明珠的出現,但每次都是失望而歸。黑仔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對明珠的思念,這一次他決定再次向明珠表白,但明珠這次是否會接受他的求愛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