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之拱手道:“聞聽阿哥請戰之後,臣便已經準備了幾個藥方,一是阿芙蓉酒,此方可治因潮濕而產生的痛風之症;二是避疫湯,此方可防疫;三是白玉夾紙膏,用於治療刀棍傷,還有就是······”張義之將他所準備好的方子一一說來,零零總總不下七八種。
若翾點點頭,“能做成藥粉、藥丸的,太醫立刻就去準備,不能的,先預備一些成品,再將方子抄錄一處,勞煩您了。”
張義之忙道:“臣不敢,臣就去準備。”說完,對著若翾施禮,便退出了天地一家春。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臨危受命、已然四十七歲的傅恒再次出征,若翾隨同弘曆前往送行,大軍開拔,於萬軍之間,若翾目光定格在傅恒和永珩身上,這個背影,在她餘下的生命之中成為了永恒,再難忘卻。
傅恒二月出征,行軍兩月,抵達前線,西南苦熱,很多將士都不堪其苦,他遂與眾將同吃同住,以勵軍心,眾將越發團結。
傅恒、阿裏袞、阿桂、永珩四人團團站在地圖前,西南之地多險山急湍,交戰亦不乏水戰,傅恒道:“我們的船隻大多破敗不堪,此前明瑞將軍更是因此敗績,所以造船迫在眉睫。”
阿裏袞頷首,“造船最好的木頭便是楠木和槐木,不妨派路熟的此地居民和我軍將士一同前去尋找木材。”
傅恒亦讚同阿裏袞的說法,四人一拍即合,當即派永珩及三千將官出去尋找造船良材,又命湖廣總督準備造船的熟手,隨時待命。
功夫不負有心人,永珩等人尋了不過三日,便在翁古山尋得這兩種木材,傅恒等人定下,定下水陸並發,攻打緬甸都城阿瓦的計劃。
眾人自到騰越以來,便一直勘察附近地形,當地居民更是提供了很多相關資料,傅恒指著怒江道:“這條江水雖然湍急,但是流入緬甸境內,與緬甸王都阿瓦極為接近,順著這條河的流域,我們便可直搗敵人老營。”
阿桂捋須,“隻是這條河河水流速極快,且四周多是崇山峻嶺,我們根本不可能在這條河上乘船而行。”
阿裏袞沉聲道:“隻要船足夠堅固,是有可能的,緬甸糧食兩熟,甚至有三熟,四月到十月,是他們糧食播種收割的重要季節,隻要我們把握時機,一定可以戰勝。”
傅恒頷首,指著老官屯道:“此處是緬甸的咽喉之地,若能拿下老官屯,阿瓦不攻自破,我們便以此城為目標,待船造成,便大舉進攻。”
眾人齊齊拱手,“是。”
傅恒率大軍入西南四月,不斷有勝果傳來,弘曆大喜,連帶著前朝後宮皆都鬆了一口氣。八月,大清屬國暹羅國王之孫詔萃送上一封國書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