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門路的記者對一個警察進行了采訪,采訪內容是這樣的:
“張警官,我想請問您對現在傳的沸沸揚揚的喬薇兒死亡案件有什麼看法?”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場蓄意的謀殺,死者被一刀斃命,很可能是專業殺手做的。”
“這些我們都了解,現在大家都覺得穆希婼有足夠的嫌疑,為什麼警察不做逮捕呢?”
“一是沒有證據,二是你怎麼就覺得穆希婼的嫌疑大?”
“大家都在說,她們之前積怨很深,這次抄襲事件才導致了這場凶案。”
“我們警方現在覺得這不能構成作案動機。”警察語出驚人。
“您的意思是,報紙上爆料的都是假的?”
“恰恰相反,報紙上傳的那些事,公安機關都核實過,證明那些事情確實存在。”
“那您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的分析是,之前喬薇兒曾經破壞過穆希婼的家庭,甚至懷過陸秦川的骨肉,更甚者還曾經綁架過穆希婼,我想問這些事和抄襲事件哪個更嚴重?”
“當然是之前那些事嚴重。”
“可是在之前那種仇恨下,穆希婼都沒有下手殺人,怎麼現在因為小小的一個已經度過的危機就痛下殺手,這合理嗎?”
“……您繼續說。”
“我們了解過,之前死者喬薇兒曾經因為父親入獄而一度落魄,如果穆希婼存心想要殺她,為什麼那時候不動手,而偏偏在喬薇兒住進顏家大宅的時候動手,難道她不怕人追查嗎?”
“……是。”
“再者就是殺人方式過於明顯,試問她明知自己嫌疑最大,還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殺人,是怕別人不懷疑她嗎?”
“您說的有道理。”記者被說動了。
“當然這隻是我們現如今的推測,主要是想辟謠,大家不要亂傳了,這樣對穆希婼未免太不公平了。”警察說了句公道話。
“張警官您的見解很獨到。”
“哪裏,這都是局裏的同誌一起想出來的。”
記者采訪之後拿到了第一手的資料,第二天就見了報,報紙上用了一整張報紙登上了訪談記錄,警察辟謠的言論讓民眾耳目一新。
這次事件再一次掀起了討論熱潮,內容卻和之前大不相同。
民眾在引導下都想到了這些事情的不合理。
緊接著另一份報紙就做了一個更加詳盡的報道,上麵列著,喬薇兒奪愛是在兩年前。
喬薇兒懷孕是在一年前。
喬薇兒綁架是在去年年尾。
最近的也是時隔半年之久,哪一次都足夠讓穆希婼苦大仇深。
然而她不但沒有殺人,就連主動回擊一次都不曾有過。
而這一次,僅僅是商業上的糾紛,而且相比之前,不但沒給穆希婼造成傷害,反而成就了她。
不管從哪一種角度來看這對穆希婼都是一件好事,而且縱觀穆氏集團成長曆程,哪一次上位不是受到了各方的明槍暗箭,也沒見誰死呀,怎麼就偏偏殺了喬薇兒?
下一份報紙登的是一份合作商對穆希婼的評價,這些人紛紛表示對穆希婼人格品行和能力的認可,綜合穆希婼給人的印象,一個美麗善良大方隱忍的形象就被勾勒出來了。
民眾咂咂嘴覺得事情從開始就有些不對勁兒,大家都指著穆希婼罵殺人凶手,但無論是警方還是記者偵探,這些日子盯著穆希婼都沒找到一點證據,單憑動機就說她作案實在是有些捕風捉影了。
網上也開始出帖子,內容也比較觸目驚心,直指穆希婼是被人陷害的,而民眾當了這麼多日子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