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樞密院。
根據緬甸古老的傳統,神聖的國王陛下作為天神的兒子,有著無可爭辯的最高權力。但是國王的權力絕不是不受限製的,由大貴族和高級僧侶(主要也是由出家的僧侶)組成的樞密院也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皇權在緬甸從來沒有發展到他的北方鄰國那麼強大的地步,絕大多數國王都離不開樞密院的支持。當然,在緬甸的漫長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個別國王拋開樞密院直接統治國家,但這少數幾位國王在曆史上都留下了暴君的名聲,而且往往下場也悲慘的很,這反而從側麵上證明了樞密院的重要。
隨著時間進入十九世紀下半葉,情況發生了改變。第一次和第二次英緬戰爭迫使代表貴族利益的樞密院對國王做出讓步,長時間的戰爭和從未有過的強大外敵要求國家的權力集中到最高軍事指揮官——國王的手中,所以十九世紀下半葉的那幾位緬甸國王所擁有的權力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先輩們。對於這種情況,緬甸貴族們是並不情願的,他們並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來進行這場沒有戰利品的戰爭。所以不久前孟既在政變之後那麼容易得到相當多貴族的支持——在很多貴族們看來,一旦和英國人簽訂了合約,那麼自然新國王就沒有理由繼續保持那樣一支龐大的軍隊了,而軍隊則是國王權力的最大支柱,他們可以在樞密院迫使國王廢除新稅,取消對逃亡農民的赦令,恢複先前不得不做出的讓步。
但是形勢沒有像貴族們所期望的那樣發展,兩個超出他們控製範圍的外部勢力插手了緬甸的戰亂,無論是北方的大順還是英國人,他們的力量都遠遠超過了緬甸的貴族們,如果說先前的國王們還能夠通過在大順和英國之間走鋼絲來讓緬甸保持著一種表麵上的平靜,那麼現在這種平衡已經被政變打破了,整個緬甸已經被撕裂開來,要重新恢複平衡隻有一條路——大順和英國的某一方取得勝利,這隻有在一場殘酷的戰爭之後才有可能,而這場戰爭就發生在緬甸的國土上,在這場戰爭中,這些樞密院中傲慢的貴族就和那些過去被他們所瞧不起的農民們一樣,都身不由己的被命運的大手所撥弄著,翻滾著,不知道下一刻等著自己的是什麼。
這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八個月,很多貴族們覺得仿佛已經過了一輩子,如果說過去發生內戰時還可以躲在自己的莊園裏避禍的話,這次內戰連偏僻的莊園也不再是安全的地方了,暴動的農民們搗毀了莊園的堡壘,將倉庫的糧食和財物分光,焚燒了各種契約和借據,很多平日裏作惡多端的貴族們被暴動的農民殺死,即使躲在曼德勒等大城市裏的貴族們也過的並不愜意,無論是順軍還是英國人都在自己的控製範圍內征收高額的軍稅,這個沉重的負擔有相當部分還是落在了貴族們的身上。所以不難想象,樞密院裏的貴族們對於始作俑者的頌參有多麼的痛恨。
在順軍在蒲甘擊敗了英國人的入侵,和平似乎就要來臨的時候,樞密院的貴族們都在日夜盼望著攝政長公主陛下發布法令,宣布頌參及其手下是逆賊,恢複他們的土地和財產,重新回到過去的好日子。
所以不難想象,當樞密院裏的貴族議員們得到通知,明天早上九點鍾攝政長公主和國王陛下即將親臨樞密院,宣布新的法令的時候,他們的心裏該是多麼的歡喜若狂呀!很多議員們整個晚上都沒有睡,準備著第二天向攝政長公主陛下陳情表的內容。
次日九點,樞密院內一片寂靜,所有的貴族們從他們的座位上起立,微弓著上半身,等待著攝政長公主羅林和國王羅勤所乘坐的轎子從樞密院的正門進入,登上高處的兩個並排的寶座。
“尊敬的貴族們,尊師們!佛陀曾經說過:‘相比起寶石和黃金,智慧更加寶貴!’今天我和我的弟弟——尊貴的國王陛下帶著一個難題來到這裏,想要尋求你們的智慧的幫助,希望你們表現出無愧於你們名聲的智慧來。”羅林說到這裏,重新坐回自己的寶座中,站在她身後的一個隨從上前一步,取出一個卷軸,大聲朗讀了起來。
貴族中產生了一陣輕微的騷動,但是很快就恢複平靜了,開始聚精會神的聆聽卷軸中的內容,其實裏麵的內容很簡單,原有的緬甸王軍已經在先前的內戰中不複存在,而必須重新建立的新軍中的很多士兵都是從貴族莊園中逃出的農民,根據緬甸舊有的法律,這些農民其實都是那些貴族的財富,他的主人就是這些團隊的長官,當退役以後,還要回到主人的莊園去繼續種地。但是新建立的軍隊的軍官要麼是順軍派過來的骨幹,要麼是攝政長公主陛下的親信,而且巨大部分士兵在脫離了舊有的枷鎖後也不願意回到莊園裏繼續當農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恢複舊有的製度等於就等於新軍的解體。很快那個隨從就將卷軸中的內容朗讀完畢,貴族們都低頭思忖著長公主陛下提出這個問題來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