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理論
量度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長短的物理量叫做“時間”。它表征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任何一種周期運動的周期都可作為時間標準,如中國古代的水漏,十二地支(子,醜,寅,卯……)都是利用周期性的計時方法。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物理量。一段時間在時間坐標軸上用一線段表示。為了用具體數字說明時間,必須選擇某一時刻作為計時起點,這是人為的。計時起點不一定是物體開始運動的時刻。
時間是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是世界和萬物的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是具有客觀實在性同世界和萬物的其它組成部分處在對立統一關係中的“物”或物質。運動和變化隻有在一定的時間段裏才能發生,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世界和萬物就不會發生任何運動和變化。
我們觀察世界和萬物的運動和變化,必須有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作為觀察的條件,沒有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作為觀察的條件,就不能發現任何運動和變化的特征。
世界和萬物是由時間作為內在規定的世界和萬物,沒有時間規定的世界和萬物是不存在的,離開一定的時間,任何物體都不可能存在。
2.空間理論
“維”是一種度量,在三維空間坐標上,加上時間,時空互相聯係,就構成四維時空。現在科學家的理論認為整個宇宙是十一維的,隻是人類的理解隻能理解到3維,打個比喻:一個智能生物生活在我們周圍,但隻能理解二維,那它就處在二維世界了嗎?但在它們周圍的我們卻分明認為是三維,雙方都是智能生物,誰對誰錯!??
○維:沒有長寬高,單純的一個點,如奇點。
一維空間隻有長度
二維空間平麵世界,隻有長寬
三維空間長寬高立體世界我們肉眼親身感覺到看到的世界三維空間是點的位置由三個坐標決定的空間。客觀存在的現實空間就是三維空間,具有長、寬、高三種度量。數學、物理等學科中引進的多維空間概念,是在三維空間基礎上所作的科學抽象。
四維空間一個時空的概念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維空間”,大多數都是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中提及的“四維時空”概念。我們的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時空的關係,是在空間的架構上比普通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加了一條時間軸,而這條時間的軸是一條虛數值的軸。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所說:我們生活中所麵對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構成所謂四維空間。
其餘的維數還有:
五維空間
六維空間
七維空間
八維空間
九維空間
十維空間
十一維空間
一維是線,二維是麵,三維是靜態空間,四維是動態空間(因為有了時間)。
我們在物理學中描述某一變化著的事件時所必須的變化的參數。這個參數就叫做維。幾個參數就是幾個維。比如描述“門”的位置就隻需要角度所以是一維的而不是二維
簡單地說:0維是點,沒有長、寬、高。一維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的一條線,隻有長度,沒有寬、高。二維是由無數的線組成的麵,有長、寬沒有高。三維是由無數的麵組成的體,有長寬高。維可以理解成方向。
因為人的眼睛隻能看到三維,所以三維以上很難解釋。正如一個智力正常,先天沒有一隻眼睛,一隻耳朵的人(這樣就沒有雙眼效應,雙耳效應),他就很難理解距離了,他很可能認為這個世界是2維的.
一個簡單的說法:N維就是N條直線兩兩垂直所形成的空間
因為,人類隻能理解到3維,所以後麵的維度可以通過數學理論構建,但要仔細理解就很難.在量子力學,目前仍在建立的膜理論,認為世界是11維的.
空間具有一個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很容易想到:我們宏觀的空間結構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間包組合起來,在這一份份的空間包中間,極有可能存在著我們無法探測的空間裂縫!所謂“蟲洞理論”中在空間中鑿開一個洞口的設想,從理論上來說真的是可行的,這就是尋找相鄰空間包之間的裂縫,然後用難以想象的高能量轟開這個裂縫,一個蟲洞就出現了!可以說,小小的十維空間包以及它們之間的裂縫存在於我們空間的每一個角落,隻要我們有足夠的能量,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鑿開一個蟲洞
(摘自百度百科!)
要是本作者對這些了如指掌的話就……嘿嘿……嘻嘻……(YY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