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登陸(二)(1 / 2)

在變軌裝置上也安裝了高分辨率攝像機,所以唐啟文此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行星“近鄰”的外貌特征。和絕大多數固體小形星一樣,因為“近鄰”的體積太小並不具備使其變成球形的引力,所以它的外表是不規則的形狀,看上去和一隻土豆差不多。

當然,這是隻碩大的、足以毀滅目前地球上生態係統的土豆。在“近鄰”的表麵,有許多因為撞擊留下的隕石坑。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幾乎占據了小行星四分之一的表麵積。唐啟文知道這就是不久之前那次撞擊留下的痕跡,也正是這次撞擊令小行星“近鄰”的運行軌道改變,讓它直衝著地球而來。

不過小行星表麵巨大的隕石坑雖然引人注目,但卻並不是唐啟文關注的重點,他更關心的是“近鄰”快速翻滾的情況。小行星快速翻滾,很容易導致變軌係統登陸失敗。而且就算登陸行動一切順利,在小行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翻滾時,變軌裝置要對著同一個方向噴射用以改變小行星軌道的氣體,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雖然這項任務非常困難,但此時的唐啟文已經別無選擇,隻能硬著頭皮向裝置發出了登陸的指令。收到指令後球形的變軌裝置一分為二,其中負責推進的部分繼續停留在離小行星不到三百公裏的距離,而負責最後改變軌道的部分則啟動了自帶的小型火箭,向著小行星“近鄰”靠攏了過去。

兩百多公裏的距離在太空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用十幾分鍾時間,登陸部分已經接近了“近鄰”。通過登陸部分傳回的圖像,唐啟文甚至已經可以清楚地看清楚小行星上岩石的紋理。

不過此時唐啟文可沒工夫欣賞這難得一見的景色,他迅速地在麵前的幾個虛擬屏幕上輸入命令,控製著登陸部分慢慢地靠近小行星“近鄰”。因為和地球距離已遠,所以和登陸裝置聯係時會有延遲現象的出現。這就讓唐啟文在許多時候不得不提前作出判斷,隻有這樣才能讓遠在幾千萬公裏外的登陸係統有足夠的反應時間。本來象指揮登陸這樣複雜的工作,至少需要一個科學家小組才能完成指揮。但唐啟文腦域開發程度極高,所以一人負責幾個人的工作倒也沒有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在唐啟文的指揮下,登陸部分離小行星隻有最後幾百米的距離了。

但快速翻滾的小行星著實給登陸行動帶來不小的麻煩,在象這樣每幾分鍾就要旋轉一周的小行星上登陸,無論是對係統本身還是其控製者來說都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這最後幾百米的距離上,唐啟文幾乎是讓登陸部分一米一米地向前推進,生怕一個失誤撞毀登陸部分,那整個計劃可就都前功盡棄了。

雖然直徑隻有八公裏的“近鄰”在茫茫宇宙中還不如一粒灰塵,但和重量隻有一百三十公斤,直徑不超過三米的登陸部分來說,也絕對是個龐然大物了。特別是這麼個大家夥還在快速翻滾,靠近了看更是威勢十足。以至於連唐啟文都有些擔心,登陸部分要是不小心撞上這塊快速旋轉的大岩石,就算不立刻被撞得粉碎也絕對會被遠遠彈開。因為登陸部分攜帶的推進劑有限,真要是發生了那樣事情,想要再次接近小行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