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簡駭世(1 / 2)

第二章 行簡駭世

十幾天前,沒有一絲的征兆,爺爺安詳地駕鶴西遊。臨行之前,對青雲、淩雲,交代了淩雲的身後事以及道觀的身後事。當時的淩雲還以為是爺爺要出遠門,拜訪老友,才如此這般。卻不知,這一次是天地兩隔,爺孫永別。

淩雲的行李,不是通常意義上山裏人那種,挎在肩上一個包袱。也不是現代人的手提皮箱,或者是背囊。而是一個使用山藤新編製的,精致的仿佛是一件工藝品的藤編背簍。

在上麵還有一個一樣材料,編製的同樣精致,帶有山裏人們罕見花紋的小藤箱子,簡直就是一件工藝品。橫捆在背簍上麵。整個一個山裏人的打扮。

背簍裏麵裝的是一桶山泉水,一個不是很大,竹編精致細密的提籠。可是竹編提籠裏麵,裝的既不是珍稀鳥類,也不是罕見可愛的小動物,卻是一盆長勢茂密、旺盛的蘭花。

蘭花已經拔箭含苞。被保護在裏麵。旁邊還插著一支,一支約米半長短,裝在豹皮狹長袋子中的古銅紫亮竹簫。

這支竹簫可是道觀的鎮觀之寶之一,‘金絲湘妃鐵竹洞簫’。這支簫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簫體如鑲金絲雲線,盤卷飛揚在簫體上麵。撫摸之上,觸手光滑溫潤,不亞於上品的玉石。通體古銅色澤之中微泛深紫色。由於經年累月的被人撫摸,曆史的積澱。積聚極厚實的靈氣包漿。因此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極品靈器。

最為珍貴的是,上麵滿是名人的真跡雕刻。最早的銘文就是纂刻,還有不少的隸書,飛草。《少伯蘭鑒》、後又有《虞姬品簫》、《李白鑒賞》、《杜牧放歌》、《胡笳十八》、《徽宗珍藏》、《乾隆禦品》、《赤鬆道人》、《火龍真君》《水火道人》各朝曆代名人的親筆題字,不一而足。幾乎是刻滿簫體。就這一支蕭,已經是絕世孤品,價值連城。

這支簫,材質其硬如鋼,簫聲高亢之時,其聲可裂金石。既是淩雲深深喜愛的樂器,又是他極其趁手的兵器之一。

此簫的一大特點,那就是打擊在人的身上時,外衣不見破敗,可是內裏皮肉之上,擊打之處的痕跡由紫變黑,可經年累月長久不消,被擊打之處骨斷筋折。若是擊打在樹木山石之上,則樹斷石碎。

就是那盆蘭草的名貴,也不亞於此簫。就不說蘭草的極品藥用價值,就是那裝蘭草的花盆,那也是價值連城。那可是唐代的三彩精品貢盆,乃是大內皇宮禦用用品之一,很少流落市井街麵之上。市井街麵上哪裏還能看得到?

在唐代,由於宮廷皇家諸人酷愛蘭花,且道觀中的芝蘭大多又是極品、孤本,深得皇家賞識。因此不斷地運來皇家專用花盆,用來移栽蘭花進貢宮裏觀賞。這種花盆由於曆史年代的久遠,現下已經是孤品,難得一見的稀罕物件兒。

至於藤箱裏的東西,就更是不得了。一個紫雲道長出診時經常使用的木質醫箱。箱體是用金絲沉香楠木製作而成。機關精巧,雕刻工藝精湛,木箱通體是雕龍畫鳳,打開可如同梳妝台一般的百寶箱。

裏麵裝著諸多的,丸、散、膏、丹各種功能用途的中成靈藥。這些罕見的藥物,也是爺爺留下來的。囑咐要用在家族人們身上。確保家族的永久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