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殘疾珍寶(1 / 2)

第二十三章殘疾珍寶

“第一就是物不過手。就是說不要手對手的交接東西。手與手的交接,容易把握不穩,會摔壞東西。你想要是看什麼,就要從地上或是櫃台上麵拿起來觀看。這樣可以防止物件受損,說不清道不明。責任不好區分。

這裏有的人是故意的弄這個事情,這種行為叫做碰瓷兒。他們會以人多,仗勢欺人,來訛你的錢。輕則三五千,多的能達到上百萬。是一種高級的詐騙行為。

第二就是不要搶奪喜愛的物品。若是同一件物品已經有人喜愛或是看中,就有個先來後到之說。隻有人家不看了,決定不買啦,你才能夠拿起來看。或是講價交易。

第三就是輕易不要品評,最忌諱說是‘假的’話。你要是不買,隻能是使用隱晦的語言表明態度。可以說看不準,或是說一聲,再看看推脫。心裏有數就成。

第四就是不能反悔。一旦是交易成功,錢貨兩訖,就不能反悔。包括你與別人的叫價競爭。或者是惡意競爭叫價。

第五就是不要輕易的露出你的意圖。比如說你看中某一件東西,急想要買下來,但是你不要露出來你的意圖。一旦你露出來你的意圖,那賣家就會瘋狂提價。

本來十元錢的東西,也能要你一百,上千元。就是你講價錢,也就能講到一半兒。你還是虧。這都是我的經驗教訓。”

“嗬嗬嗬----看來你是沒少被教訓。知道了。今天你不要輕易地買東西。買之前你一定要讓我來看一看,給你把把關。你先不要擅自做主,自己就伸手拿下。你可千萬的要記住我說過的話。不然地話,我可不給你錢化,不替你付賬。”

要說起這京城的潘家園來曆,那真就還得先說說這琉璃廠。他們是息息相關,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關係。

琉璃廠可是京城裏的老古董一條街。這裏說的可不是仿古一條街,那是地道的,老資格真正古文物交易一條街。曆史悠久,影響深遠,名聲斐外。

琉璃廠文化街在宣武區和平門外,遼時為“海王村”。元明時曾設琉璃窯廠,因有“琉璃廠之稱。

清初古董商開始在此經營,乾隆時(1736-1795)已成為古玩字畫、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寶的集散地。建國後這裏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馳名中外的榮寶齋及中國書店和文物商店的許多門市部,如文奎堂、邃雅齋、寶古齋、慶雲堂等先後在此設立。

也就因為那裏太有名氣,被國家多次整治成為窗口。那是整條街金碧輝煌,高貴典雅。那就是一條貴族街。哪裏的物品交易額,大都在上百萬以上,對於大眾階層的文物愛好者們,門檻太高。口袋裏囊中羞澀的愛好者,亦不敢入內。

正是因為如此,小商小販兒沒有大資本,也入不得廳堂。擠得小商小販兒沒了生存之地。隻好另辟它地,進行交易。

這才有了現在的潘家園兒,古玩交易市場的興旺。這裏入門的門檻兒特低。在手裏拿著就能進場交易。所以人流也多。尤其是還有大量的希望能夠在這裏撿到好漏的人。那更是趨之若鶩,弄的大市場裏麵是摩肩接踵。顧客滿園。

提起潘家園舊貨市場,可謂現在是鼎鼎大名。今日的潘家園已不再是簡單的一處地名,而是與長城、烤鴨一起成為京城的一大城市名片和特色景觀。“登長城、吃烤鴨、逛潘家園”已成為海內外遊人京城之旅行,必不可少的三件事。

目前,共有地攤3000多個,店鋪600餘家,“潘家園”最迷人的是它超強的人氣,坐店、商鋪全年365天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