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建築堪輿
“你為什麼要去中南海?你還有什麼目的麼?”
“我現在還不知道,就是有些疑問,有些想不開。我還要實地看一看才會知道。你們放心,保密的事情我不會問。”
在四天之後,淩雲在二哥孟慶軍的陪同之下,來到中南海。一進中華門,轉過影壁牆,便見到波光嶙峋的中南海。碧波蕩漾。饒海兩邊是車道。柳樹點綴。隻有幾位身著便衣的警衛人員在走動。淩雲手拿羅盤,孟慶軍手拿地圖,二人是邊走邊說著些什麼,還不停地指指點點。時而對照地圖做著標記。古代時期的建築,最為看重的就是風水。
所以在古代,一旦是要動土修建建築,那必須要有有道行的道士進行風水堪輿指點方位。該有的辟邪物件兒,該有的招財進寶的設置,該有的內外部條件一一不可或缺。
什麼是風水?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說穿了也就是,風指的是宇宙間的能量,水指的便是地球的氣場,宇宙地球正是人類萬物居住的大環境。
當然的,古時候的紫禁城建築,那是皇家居住之地。必須要有道家的風水堪輿指點。為體現風水氣象,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建築格局是極為重要的參考條件。
在構築建築格局風水堪輿的時候,皇家是頗費相當大的腦筋。想方設法不惜動用巨大的人力來實現道家的指點。
皇家建築遵循的就是盡可能地發揮大自然的養生之道。道家講究風水的宗旨就是理氣,即尋找生氣。而有生氣的地方,在道家看來應該是:避風向陽,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鶯歌燕舞,鳥語花香之地。
這些又是恰恰和現今社會,所提倡的生態建築不謀而合。現今的生態建築學,就是著重在研究人類建築環境,與自然生物共生,息息相關,關係的生態學。
建築風水以藏風聚氣、山環水抱的格局為特征;單個建築一般表現出方正的長方形建築,整個建築群的風水群,應當是依山而建、中軸線對稱的長方形建築群。
這樣的建築,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這種建築風格更多地考慮自然環境(地理狀況、地質形態)對人的影響。其具有較高穩定性特征,也是現代建築所應考慮的要點。
皇家為實現建築完美格局,不惜動用人工之力造山,例如就是現在位於紫禁城後麵的人工景山。以達到風水中的藏風,可以避開北方塞外之寒風的侵襲。
又以人工之力開河架橋。就是現在聞名內外的金水橋。實現聚氣、靈韻流動的風水格局。要有活水流動。水活才會有動力。每當皇宮內擴建房屋,必定要找道家來堪輿。
建築的布置格局與戶型。作為道家最注重的就是布陣。既要避邪,又要聚靈;要利於修身養性,還要做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這就是成功道家風水大師的作用。
當淩雲來到中南海裏麵的時候,就深深地感到疑惑。為何已經具有幾百年曆史的中南海,這裏的靈氣會這樣稀薄?這不應該啊。這裏一定會有,也應該有,道家的大師之作。
難怪領導會得病。對幾處的要點,淩雲做過一一對照、標注。古老的地圖上麵,已經做到詳細說明。甚至是細化到哪一處,要布置幾個人,需要他們做什麼樣的事情,是些什麼樣的職務。都作過明確說明。可算是事無巨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