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大敵當前忠勇奸斜(1 / 3)

大梁邊關戰火蔓延柴國丈的確不知道,可滿城風雨很多大臣都知道。柴國丈不知道是因為專心操辦兒子打擂奪魁的事了,除此之外沒有人向柴國丈回報其他的事情。

蕭景琰道:“邊關烽煙四起形勢萬分危急,蒙摯已經馳援北疆。戰事能不能遏製難以預料,急招眾愛卿上殿商量退敵對策。四麵八方都是缺口,後續增援怎麼辦?”

柴國丈道:“啟奏陛下,老臣以為擂台比武立刻馬上提前開始。選拔武藝高強者帶兵出征迎敵方是上策,不可再等待下月初一了。”

沈追出班啟奏道:“陛下,臣以為不可。打擂比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軍情如火當務之急應該調集各路人馬馳援邊關。圍剿琅琊閣的人馬應該撤回來,鞏固邊關最要緊。”

蔡荃也出班啟奏道:“陛下,沈大人所奏臣附議。”

柴國丈道:“啟奏陛下,琅琊閣匪患多年必定對朝廷積怨深遠。此時撤兵不妥,琅琊閣匪徒趁機搗亂必然造成內憂外患。邊關告急是不假,可朝廷還有長林軍邢台軍等精銳可以調遣。況且蒙摯大元帥已經帶兵趕赴北方,大渝兵將乃蒙大帥手下敗將。蒙大帥趕到軍前大渝軍必然聞風而逃,收複袞州驅逐敵寇不在話下。”

蔡荃道:“國丈爺,蔡某不懂用兵。可既然大渝軍是蒙大帥的手下敗將必然是有備而來,大渝兵馬大元帥玄布的武功還在蒙大帥之上呢。此刻必然是大軍壓境,哪有那麼容易敗退啊!麵對強敵不容樂觀,還是”

柴國丈道:“蔡荃,別這事那事了。你是說蒙大帥不行嗎?你不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以下犯上老夫就不計較了,你不要危言聳聽幹擾陛下決斷。”

蔡荃道:“國丈爺,蔡某向來直率。如實啟奏怎麼就是幹擾皇上決策了?皇上英明果斷豈能是我等做臣子的可左右的,國丈不要亂扣帽子好不好。”

蕭景琰道:“二位不要爭吵了,大敵當前切勿自戀陣腳。邊關吃緊軍中缺少將才,朕下旨白下擂台比武招賢就是為國選拔人才。偏偏這個時候邊關起了戰事,這不是給朕時間啊!分析各國實力當屬大渝還強盛一些,東海北燕不足為患。夏冬聶鋒退守也隻是一退為攻的策略,東海彈丸島嶼沒什麼後勁。傳朕旨意,擂台比武提前兩天,一天武試第二天文試跟上。朕欽點封賞,即可帥兵出征不得有誤。傳旨給琅琊閣的歐陽將軍,速戰速決班師回京不得有誤。如果辦事不利,朕當賞罰分明。”

沈追道:“陛下,蒙大帥已經北征。這武試主官一職缺席無人把關,這個!”

蕭景琰道:“擂台武試主官有列戰英擔任,文試有柴國丈沈卿蔡卿共同擔任。兩天後給朕出結果,退潮。”

重臣推倒一片,呼聲還沒有喊出殿外有人通傳道:“陛下,蒙恬將軍殿外請求見駕。”

蕭景琰站起來道:“傳蒙恬進見。”

蒙恬金殿跪倒施禮道:“小將蒙恬叩見陛下。”

蕭景琰道:“蒙恬,平身。”

蒙恬道:“謝陛下,小將請旨即可啟程趕赴東海驅逐倭寇。”

蕭景琰道:“蒙恬,朕已下旨打擂提前。蒙恬可以比試之後再回東海,兩天時間而已啊!”

蒙恬道:“陛下,擂台比武掙得名望是好。可紀王爺和庭生在東海苦戰,東海漁民在受苦。擂台一爭高下又能怎麼樣,蒙恬退出請陛下恩準即可趕赴東海。”

蕭景琰道:“好,如果大梁都向蒙氏父子心係國家。大梁的年輕人都像蒙恬忠行報國何愁大梁不強盛啊!朕恩準了,大敵當前不計個人得失的後生朕絕不虧待。蒙恬聽封,朕封你為鎮東大將軍,戶部即可播發糧餉,蒙恬帥五千長林軍趕赴東海。得勝之日,朕當另行封賞。”

蒙恬道:“謝陛下,倭寇一日不除蒙恬絕不回京見陛下。大梁的每一寸土地絕不想讓,末將告退。”

蒙恬退出大殿走了,蕭景琰坐在龍椅上卻沒有了退朝的意思了。朝上的重臣站立兩邊,沒有人言語一片寂靜。蕭景琰眉頭緊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關鍵時刻,一門忠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