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司馬徽和黃承彥,陶新向大家介紹新的成員,最主要是讓大家認識龐統。徐庶的才能和領導地位已經沒有人再會質疑了,但龐統初來乍到,想得到大家的認可,還必須靠他自己表現才是。
“士元,如今桂陽民殷富足,兵強馬壯,下一步該將如何?”陶新心裏麵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他和誰都沒有說過。隻有了解他的徐庶,時常會從陶新閃爍的眼神裏看出他的思想。
龐統和諸葛亮雖然齊名,但他的性格和諸葛亮卻截然相反。他不需要淡泊明誌,也不需要寧靜致遠。龐統就像一匹桀驁的駿馬,肆意的放縱在這個充滿戰爭的草原上。他一直在尋找,尋找一片可以展示自己才能的草地。當它停下腳步,他的嘶鳴將響徹整個草原。
他的才能不需要掩飾,他的誌向不需要被壓抑。在這個腐朽滿目瘡痍的時代,需要的不是源源不斷的補丁,而是革新。落後就要被淘汰,舊的事物總是需要新事物來代替的。
他之所以找到陶新,就是因為他看出來陶新和他一樣,是一個不安於現狀,敢於革新的人。這也是諸葛亮不選擇陶新的原因。兩人雖然都有遠大的誌向和同樣的才能,但他們最終追求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主公可聽說楚莊王的故事?”龐統沒有直言,而是看著陶新微微笑了笑。
老實說,龐統長得卻是有點對不起觀眾,笑起來的樣子就更加抽象了。這樣的人給人的第一感覺,總有點排斥。徐庶和他比起來,簡直就是鳳凰和烏鴉的距離。不過在從鳳姐芙蓉各種姐姐的時代過來的人,陶新對外表已經完全免疫了。反正又不要娶她做老婆,何必在乎著許多呢。
在這個年代,有才的人就是美麗的。
“不飛則以,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陶新微微一笑。
龐統接著道:“如今內有奸臣當道,主上蒙塵。外有諸侯並起,你爭我伐。正是有誌之士效命日,多能之人展才時。然中原之地盡歸曹賊,其兵強馬壯,謀臣多智,猛將如雲,挾天子而令諸侯,此不可與之正麵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急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主公久居荊州,頗有名望,此殆天所以資主公,主公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主公乃名門之後,今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彼時出兵討伐中原,北連西涼馬騰,襄平劉備,南援江東孫權,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主公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矣。”
“善!”陶新激動,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拍手稱讚:“士元之言甚合我意。”
“荊州劉表身為漢室宗親,勾結曹賊令主上蒙塵,我今欲罰之,諸位可有異議?”陶新知道這個年代幹什麼都要講究名正言順。做事情做藥給自己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不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想要打他害怕找不到合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