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來說,大眾對兩個合作夥伴都不小氣,可謂是盡心盡力。
在一汽奧迪項目上,大眾公司隻占有10%的股份,依然付出了100%的努力,為了在上汽上帕薩特b5的項目,也是不遺餘力的想辦法,甚至連董事長都專門跑過來了。
之後,兩家公司有了明確的分工,上海大眾主要生產a級車和b級車,一汽大眾主要生產a級車和c級車,陸續拿到新車型。
雖然產品係列裏都有a級車,可是南北企業的車型同樣有區別,上海大眾的a級車是a00的gol,a0的polo,一汽的a級車則是a2的捷達,a4的高爾夫和寶來。
這麼做一開始沒問題,隨著中國市場的開發,尤其是在即將入世的時候,該來的競爭對手都來了,一魚兩吃的弊端終於凸顯。
這個時候,大眾可以說是自縛手腳,被豐田、通用、福特、日產等公司搶占了大片的市場份額,頹勢已經開始出現。
除了這些,大眾公司還麵臨著一個巨大難題:長期以來,上汽和一汽各自有一套獨立的零部件采購係統,德國大眾自己還有一套係統,加起來有三套,勢必會造成極大的人員浪費。
將南北兩個合作夥伴整合,有利於降低成本。
德國總部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嚐試整合,想要把上汽和一汽的納入集團的零部件全球化采購係統,但是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吵來爭去,最後還是無疾而終,關鍵零部件從德國進口,其它零件南北公司各自采購。
這麼做其實是有問題的,德國人要吃飯,中國人也要吃飯,關鍵是成本降不下來,產品就缺乏競爭力,30%的零部件利潤分給了德國人,大眾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很難獲得成本優勢。
這也是大眾為什麼遲遲不降價的一個重要原因,2004年以後被迫降價,因為前期準備不足,市場反應不佳。
盧小天侃侃而談,把這些話跟施羅德一說,施羅德吃驚的張大了嘴巴,旋即打了個哈哈,用以掩飾自己的震驚和尷尬,說:“盧先生對我們公司的情況很了解啊!”
盧小天說:“既然是學習,當然要有一個係統全麵的了解,不瞞您說,我們之所以選擇貴公司最新型的發動機作為研究對象,就是預感到貴公司接下來會在這方麵下功夫,所以取了個巧,在決定研發之前就想到了可能存在的贏利點。”
殊不知,盧小天並沒有說完整,早在2000年的時候,大眾就把上汽和一汽的資源整合到一起,準備共同研發發動機,得到了國家機械工業局汽車司的支持,可惜做了一年,還是無疾而終。
施羅德按捺住內心的震驚,問:“為什麼?”
盧小天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髒,也是最大的利潤來源,目前國內的研發能力還很薄弱,合資企業的車型都是從總部引進的,決定了與之匹配的發動機型號。”
“讓後呢?”施羅德再問,不管他承不承認,話題已經被盧小天主導。
周平安和童維冬相互看了看,既欣慰又震驚,期待盧小天能夠繼續給他們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