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章(1 / 2)

當時已經在路上準備支援洛倫姆人的哲羅姆聽說格雷格三世突然去世,又聽說新的大祭司基裏爾不再支持洛倫姆人,所以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對格雷格三世的請求盡心盡力,就轉而到歐內斯圖姆人的地盤上劫掠一番撤退了——雖然原本歐內斯圖姆人與格雷格三世是訂有互不侵犯條約的。然而當哲羅姆回到帕蒂略斯後,他發現城門緊閉,城郊所有人都不知所蹤,田野裏的穀物雖未成熟也被收割的一幹二淨,而普萊比斯的軍隊正在帕蒂略斯的城牆上守衛,他們不友好地向從遠處出現的利德哈姆多克軍隊投射武器。原來當時的普萊比斯大公弗拉維安·克裏索斯托還有基裏爾都與哲羅姆素有舊仇,因此他們在格雷格三世死後第一時間建立了攻守聯盟以對付哲羅姆。哲羅姆雖然心有不甘,但糧草匱乏的現狀還是迫使他乘船撤回到了帕路斯。

格雷格三世去世的消息傳到洛倫姆以後,起初引起了極大範圍的恐慌,不過市民們隨即在克萊斯特的勸說下平靜下來,並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仍然顯得信心滿滿的克萊斯特身上。在洛倫姆人眼中,隻要克萊斯特仍然站在他們一邊,他們就依然受到天神的寵愛與庇佑。克萊斯特也在第一時間采取種種舉措應對眼前的情況,當然不是求助於諸神,而是鼓動全部居民拿起武器戰鬥,同時他派遣使節到安奎利塔斯議會去,希望能在上次不敬行為後重新簽訂一份和約。可使者們在安奎利塔斯的城門口被衛兵攔住,並被告知任何洛倫姆人不得進入安奎利塔斯。因此使節們又到軍隊中的柯蒂斯和哈利法克斯那裏試試運氣,但兩人同樣禁止他們進入,不過柯蒂斯還是留了一個口信給洛倫姆的使節,告訴他們說,如果洛倫姆人能將克萊斯特獻出,安奎利塔斯將對整個城市的過錯既往不咎。

這時圍繞著城牆的爭奪戰已經打開,雖然洛倫姆人的護甲非常簡陋,戰鬥經驗也十分匱乏,他們身體很容易就被矛矢或者刀劍貫穿,可他們在某種宗教情緒的刺激下,堅守陣地,沒有退縮。當許多洛倫姆戰士受到重傷,自覺沒有活下去的希望時,他們便發起自殺式的衝鋒。就算刀劍貫穿他們的胸膛,也無法阻攔他們前進的腳步。這種搏命式的戰鬥一度引起安奎利塔斯攻城軍隊的混亂,士兵們互相間誇張的謠言又加重了不安情緒,讓許多人誤以為洛倫姆人簡直不可戰勝。但安奎利塔斯的士兵在柯蒂斯與哈利法克斯一遍遍的鼓舞與組織下,終是沒有為眼前的情況所嚇倒,並被輕易擊潰。

後來,隨著戰事一經延長,洛倫姆城的危機逐漸顯現出來。首先一點是糧草的匱乏,他們過去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糧食都分給了提前逃跑雇傭兵;第二則是隨著大量宗教狂熱人士的戰死,剩下那些相較而言還是比較清醒的人開始分析眼前的現狀,他們反思克萊斯特在他們城市中引發的一切戰禍究竟有沒有必要性。就在這時,城裏一家窮人苦於饑餓,挨家挨戶乞討,但都遭到拒絕,而當這家人來到克萊斯特平日所居的教堂時,他們被衛兵請了進去。正在所有人都以為克萊斯特將為這家窮人解決一切時,他們驚恐地發現這家窮人再也沒有出現在城市中。人們私下裏議論紛紛,所有不利的輿論都指向了克萊斯特背後的殘酷本性。雖然克萊斯特曾立有法律禁止三人以上的私下集會,但城中逐漸變得到處都是對克萊斯特不滿的人,他們偷偷聚集在一起,在自家的地下室或者水道中商議著自己和整座城市的未來。

在這批人當中,有幾個人悄悄在一個廢棄很久的水道中清理出一個缺口,足夠一人順著爬出城外,與柯蒂斯和哈利法克斯取得了聯係。當兩位執政官聽說城內的情況以後,他們首先嘉獎了這些敢於通風報信的公民,並對他們保證說,他們以及安奎利塔斯的議會對棄暗投明的平民百姓絕對無所索取,隻會處置那些屆時依然堅持抵抗的人。於是,這幾個洛倫姆居民得到消息後就沿著原路返回到城中,但他們卻被克萊斯特派來的人捉走了,因為參加陰謀的其中一人背叛了他原來的同夥。接著,許許多多其他參加這場陰謀的人都在強行逼供下被抖了出來。第二天,克萊斯特親自押解著這一百多個人到達火刑場,在盛讚神明的力量幫助他挫敗了這項陰謀後,克萊斯特就把他們燒死。隨後,克萊斯特又派人悄悄處死了所有參與陰謀者的家人,老人、婦女、小孩統統沒有放過。在洛倫姆城裏的人越發驚慌,因為他們發覺自己周圍每天都有許多人消失不見,沒人知道他們的下落。對於克萊斯特來說,瀕臨絕境的體驗讓他幾乎陷入瘋狂的狀態,秘密地殺人成了他唯一的樂趣或者說任務,他看似很享受城內居民因身邊的人莫名其妙地消失而產生的恐怖壓抑氛圍,而且也認為這種恐怖是維係自己統治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值得注意的是,他所用以執行這些惡行的工具大多來源於他親自選拔出的兒童團,後來柯蒂斯處死他們時,發現其中最大的也不過二十出頭,大多都是十六七歲的年輕人。或許年輕人不穩定的性格使得他們更易於輕信徹頭徹尾的謊言,也就是說,可塑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