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特朗西特斯人那段時間的活動是這樣的,尼安德特人在進行戰爭準備的時候,聯絡過巴巴羅人首領烏拉吉納,希望烏拉吉納能夠幫助他們,作為回報,他們則表示樂意把普萊比斯的土地讓給巴巴羅人。然而烏拉吉納模棱兩可地打發走尼安德特人的使者後,便把這事告訴了艾爾貝拉。艾爾貝拉立刻召集了一次特朗西特斯人的集體會議,就如同前些年為抵抗巴巴羅人而經常召開的那樣。所有國家都派出了各自的代表前往,而斯弗裏斯則是親自前往,因為他覺得這會是再度團結特朗西特斯人的最好時機。在會議中,艾爾貝拉把烏拉吉納派過來的使者帶了上來,命他逐一陳述尼安德特人近來的舉動。聽聞此事的各國代表態度不一,有些人力主率先襲擊敵人,把戰爭延伸到尼安德特人的土地上麵;他們解釋說,既然尼安德特人短時間內通過武力擴張便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那麼他們手下必然有著許多對其不滿的民族能夠為聯軍所用。但持反對意見的代表則回駁說,主動尋求戰爭並不是一個明智的辦法,尤其是麵對尼安德特人這樣一個強大的王國。當時,主戰派以帕特裏奧克斯、普萊比斯、富提爾三國,還有伊克斯皮拉雅、瑪弗羅的領主們為主;剩下的國家則大都主張和平,其中依然是以歐內斯圖姆和阿皮齊亞的代表意見最為激烈;隻有安奎利塔斯一國的代表放棄了投票。
斯弗裏斯聽到反戰派的說法後,當場衝著會場中的各國代表動怒,他十分嚴厲地責罵道,現在居然還有人隻是出於對本國利益的短淺考慮,從而對和平報以虛妄的幻想,就像當初對巴巴羅人抱有期待一樣。在重申了前述的理由後,斯弗裏斯立即宣布所有代表舉手進行最後的表決。即使是這樣,與會代表的意見仍是五五開。於是斯弗裏斯開始威脅所有反戰派,他說如果他們不願意作戰,帕特裏奧克斯和其他主戰派會為了特朗西特斯的未來,公開支持他們國內的反對派,直到這些國家支持眼前的戰爭。由於受到威脅,阿皮齊亞代表卡羅貝激動地喊道,這是赤裸裸的挑釁,特朗西特斯人和他們阿皮齊亞人永遠不會允許並原諒任何破壞和平的行為。會議最終不歡而散,但帕特裏奧克斯的軍隊對此早有準備,他們接到斯弗裏斯的命令後立刻出現在阿皮齊亞人的邊境,突襲了阿皮齊亞人的土地。於是權衡利弊後的阿皮齊亞人又派遣使者到卡羅貝那裏去,命令他盡快向斯弗裏斯求和,同意斯弗裏斯的請求。於是卡羅貝馬上找到斯弗裏斯,向斯弗裏斯道歉並傳達了阿皮齊亞的立場。與此同時,各個國家內部要求戰爭的輿論也越來越強,有些人是真正考慮到未來的災禍,有些人則是純粹抱著一種湊熱鬧的心態來支持戰爭。其中,那些曾經在對巴巴羅人戰爭結束以後退役的士兵,因為他們中有不少人於回歸和平生活反倒無所事事,生活潦倒,所以這些人更加急欲再次為軍隊所征募。
在其他的國家相繼同意戰爭之後,與會各個代表再次達成了協議,並又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討論各個國家應該承擔的責任。接著,每個國家又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才把各自的軍隊招募好,並帶到了伊克斯皮拉雅,軍隊的總數大概有六萬人,其中梅爾克作為安奎利塔斯的將軍,帶領七千名士兵參加到聯軍之中。在那裏,聯軍代表推舉出前些年在與巴巴羅人的戰爭中表現活躍,來自帕特裏奧克斯的歐涅西洛斯,以及來自伊克斯皮拉雅的卡尼茲領主布尤克為最高統帥。他們各自統領三萬人,前者帶著軍隊進入尼安德特人的北方領土——安奎利塔斯軍隊跟隨其後,後者則帶著軍隊往尼安德特王國的南方領地進發。
而特朗西特斯人那段時間的活動是這樣的,尼安德特人在進行戰爭準備的時候,聯絡過巴巴羅人首領烏拉吉納,希望烏拉吉納能夠幫助他們,作為回報,他們則表示樂意把普萊比斯的土地讓給巴巴羅人。然而烏拉吉納模棱兩可地打發走尼安德特人的使者後,便把這事告訴了艾爾貝拉。艾爾貝拉立刻召集了一次特朗西特斯人的集體會議,就如同前些年為抵抗巴巴羅人而經常召開的那樣。所有國家都派出了各自的代表前往,而斯弗裏斯則是親自前往,因為他覺得這會是再度團結特朗西特斯人的最好時機。在會議中,艾爾貝拉把烏拉吉納派過來的使者帶了上來,命他逐一陳述尼安德特人近來的舉動。聽聞此事的各國代表態度不一,有些人力主率先襲擊敵人,把戰爭延伸到尼安德特人的土地上麵;他們解釋說,既然尼安德特人短時間內通過武力擴張便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那麼他們手下必然有著許多對其不滿的民族能夠為聯軍所用。但持反對意見的代表則回駁說,主動尋求戰爭並不是一個明智的辦法,尤其是麵對尼安德特人這樣一個強大的王國。當時,主戰派以帕特裏奧克斯、普萊比斯、富提爾三國,還有伊克斯皮拉雅、瑪弗羅的領主們為主;剩下的國家則大都主張和平,其中依然是以歐內斯圖姆和阿皮齊亞的代表意見最為激烈;隻有安奎利塔斯一國的代表放棄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