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鏡片碎了一地(1 / 2)

待掌聲停歇,袁犀梁又講說起來:“無論是鞏主任的先行彙報,還是定野市的調查結果,都證實楚天齊同誌做的非常好,在弟弟婚禮一事上沒有任何違規違紀行為。本著對同誌高度負責的態度,市紀委主管領導又指示,整理這一年有關特別關注材料,對楚天齊同誌進行綜合認定。認定的結果是,楚天齊同誌是清清白白、廉潔奉公的黨員幹部。”

聽到這裏,楚天齊暗罵了句髒話:我*,竟然還有這種事,那個紀委主管領導是真的特別信任我,還是想整出事來呀?

袁犀梁的講話還在繼續:“同誌們,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更加複雜,這就要求紀檢監察機構、人員包括各級黨委、政府要具有前瞻性,要了解職務犯罪的一些特點,要製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製止、早處置,盡量減少犯罪行為給國家、組織、個人造成的損失和傷害。

現在的職務犯罪群體化非常普遍,一人犯罪往往牽出眾多涉案者,包括上級、同僚、下屬、親戚、朋友,尤其父母妻兒、秘書陷入更多。職務犯罪的長期化趨勢明顯,好多犯罪人員都是邊腐邊升,腐一路升一路;好多人被查處時,已經曆經多個職務,腐敗了七、八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些貪腐資金往往又成為升遷敲門磚。職務犯罪的數額巨大化,動輒上億元,一些處級人員就涉案好幾千萬,甚至科級人員都屢有突破千萬。涉及領域廣泛化……”

袁犀梁的講解很精彩,也很生動,可人們已經無心去聽了,思想都開了小差,他們更關心身邊的人和事,更注重看得見而且摸得著的,因為那些人和事可能會與自身有著密切聯係。

在袁犀梁講話結束後,會議主持人江霞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嚴肅的口吻、深刻的認識、嚴厲的措辭,代表成康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表態:認真學習上級紀檢機關和領導指示精神,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堅決維護組織紀律,打造一支風清氣正的公務人員隊伍。

上午十一點半,會議結束。

台上領導率先退席後,參會人員才開始起身,有序走出會議室,這和平時有一定區別。平時開會結束,基本都是台上領導起身,台下人員就欠屁*股;台上領導退席,台下人員已經完全起身,有人甚至開始慢慢移動;台上主要領導脫離視野,台下人員便哄轟轟退場。可今天人們不敢,自覺性自然也就提高了,生怕自己的輕微舉動會入了紀檢領導法眼。

從會議中途,一直到散會,好多人都有一個心結。袁主任隻說對成康官場生態特別關注了一年,隻說絕大多數同誌經受住了考驗。但沒經受住考驗的到底有誰?有沒有其他人倒在其次,關鍵是自己屬於哪一類?是不便披露,還是有待公布,或是正在調查?好多人不免心生忐忑。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這不過是紀檢人員嚇唬人的手段而已。

雖然人們心態各異,但同時都注意到,從今天的會議情況來看,幾乎所有成康官員都有成為“個別人”的可能,但提前最被認定的倒黴鬼楚天齊,卻成了唯一被證實的清廉之官。看熱鬧反倒成了可能的嫌疑人,最可能的嫌疑人卻清清白白,好多人不禁感歎世事變化莫測。

人們一邊感慨,一邊走出會議室,會議室外的一幕,又讓大家吃驚不小。

會議室出口處,兩側各站了三名全副武裝的警察,公安局局長曲剛和刑警隊副隊長高峰也在其中。

就在眾人無比驚訝和略有不安時,隻見曲剛一揮手,高峰立刻帶著兩名警察撲向門口;正在走出門外的一人轉身就跑,怎耐此人哪有警察身手敏捷,隻跑出一步,便被高峰撲上,直接摁翻在地。

已經走前的人快速回身,正在行走的也迅即止步,都把目光投向了那個焦點。在眾人注目中,那人被兩名警察從地上拎起,大家發現,被抓之人竟是成康市政府大秘——楊永亮。

怎麼回事?大家腦子一時短路,隻到警察把人帶走,人們才回過味來。聯想到事情發生的地點,再聯想到剛才的會議內容,人們首先想到了“個別人”一折。但旋即就給出了否定理由:出手的不應該是警察,而應該是紀委呀!

那會是什麼呢?對了,應該是和楚天齊有關。會議上,管主任說了,那個以送禮金為名,拿著一萬元上門的誣陷者已經被鎖定。那麼,楊永亮極有可能是幕後指使或者同謀。雖然這個解釋有些牽強,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太巧了,這是唯一比較合理的可能。

隨即,一個更為吃驚的聯想湧上人們腦海:王永新會不會有什麼瓜葛?此事事關重大,還是慢慢消化和機密討論為宜。想到此處,眾人才匆匆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