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最後一個工作日,上午九點,安平縣委第三會議室。縣委常委會正在這裏召開,會議由縣委書記喬金寶主持。
在所有既定議程結束後,喬金寶看了看表,說道:“還有一個多小時時間。楚縣長,會前你說有臨時議題,那就說一下吧。”
楚天齊點點頭:“好。喬書記,各位常委,我要提的議題,是關於安平縣經濟轉型的事。新河市委提出三年跨躍式發展目標,今年就是起始年,這既是一個機遇,也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挑戰。與此同時,部委、省委、省政府及相關廳局,又對環保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麵臨著更大的挑戰。安平縣是農業縣,經濟相對欠發達,在全市排名比較靠後。但這裏民風淳樸,生態環境保護較好,這是我們的優勢,在某種程度上也限製了我們的發展。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是擺在我們麵前的嚴峻課題。
俗話說‘靠山吃山’,我們能依靠的就是這裏的生態環境,最大的生產資料就是耕地,我們要向耕地要效益。耕地資源本就稀缺,我們又是為數不多的農業縣,更不能胡亂開發。從近期部委、省市態度看,一些非環保項目根本就不能發展,這也是對安平子孫後代負責,因此正確調整產業結構是首選。
安平縣農業生產體量很大,耕地占了全縣土地麵積的百分之二十,足有一百五十萬畝,而且農業勞動力也很多,有過剩現象。但生產效率不高,作物畝產在全省排名靠後,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樣的產量有負農業縣的稱謂,確實應該調整,以增加產出量。
現有的農業產業結構,已經延續了至少幾百年,解放後也繼續了好幾十年。在這些年中,整個種植模式變化不大,種植結構相對單調的,基本還是靠天吃飯。作物種類上有了一些變化,但基本還是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還有就是地肥種類變了一些。因此,產量增加並不明鮮,廣大農民生活改善,主要是沾了國家政策的光。但國家政策要兼顧全國,而且也不是完全輸血式,更提倡自我造血。
怎麼造血?種植經濟作物。可能有人會發出疑問,種了經濟作物,農作物產量如何保證?我這裏要說的是,隻拿出少部分耕地種植經濟作物,大部分耕地仍種植農作物。而且對農作物籽種、種植模式都要進行改良,用部分土地產量達到以往全部土地產量,這就保證了農業縣的地位,盡到了農業縣的責任。而種植經濟作物的地塊又會增加收益,也會導致整個地塊增收,多掙了錢,這是種植經濟作物的好處之一。
好處之二,解決了勞動力過剩的難題。每年這些過剩的勞動力,都會外出務工,撇家舍業不說,收入也不理想,甚至全年隻能幹七、八個月的活。可耕地就那麼多,產量也那樣,還要掙活錢,又不得不出去。而通過轉變種植結構後,那些過剩的勞動力,就可從事經濟作物的種植。既掙了錢,又守著父母妻兒,何樂而不為?不但是這些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是這次因項目整改而分流的一些當地人員,也可以從事經濟作物種植。
好處三,維護了社會穩定。有活幹,有錢掙,誰還去無事生非?手裏掙多了錢,那些心壞歹意的人,也就失去了搶、偷的動力,盜搶相關案件也指定會減少。
好處四,環保。經濟作物種植,采取現代種植技術和手段,有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和售後服務,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汙染。相反還因為作物種類、種植方式的改良,對環境保護有促進作用……”
楚天齊滔滔不絕,講說了種植經濟作物的十大好處,才停下來喝水。
“縣長,你說了半天好處,聽著似乎都有道理,可似乎都挺遠的。我就問一個現實的問題,通過種植經濟作物,到底可以增收多少?”宣傳部長李耀光說了話,“假如進行了經濟作物種植,我們在做宣傳的時候,不能隻講理論,得有一些數字才對吧?”
“李部長說的非常有道理,肯定會有一些數據做支撐的。當然我即將說的數字,是一些粗略估計,會因種植規模、具體種植種類而不同。如果到時對外宣傳的話,我會讓專業人員做的更科學。”楚天齊一笑,“經過向專業人士請教,如果我們用百分之三十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這百分三十的土地不隻是耕地,也包括新開墾的荒地。那麼在保證糧食產量不低於往年的前提下,按整個耕地麵積平均,一畝地可以增加一百塊錢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