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說道:“好吧,劍南雖狹,土富人繁,表裏江山,內外險固。傳朕的旨意,宮內迅速收拾,準備遷往蜀地。”
將軍陳玄禮在京兆尹崔光遠的援助下,終於擺脫了孫孝哲的糾纏,連夜趕進皇宮。
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清晨,唐玄宗帶領宮室家眷一千三百多人,在龍武將軍陳玄禮的保護下,倉皇出逃,前往城都。玄宗將禦林軍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鋒由陳玄禮帶隊保護陛下,後部由太子率羽林軍斷後。
天音十二釵的仙子們隨駕前往。
留守的京兆尹崔光遠向安祿山獻城投降。安祿山遂派心腹孫孝哲帶兵進入長安,並命崔乾佑率軍北上攻取河東諸郡,不久河東諸郡俱被攻陷。
安祿山占據了長安城,但是沒有抓住皇上,賊心不死,必須抓住唐明皇才放心。於是決定動用他放在楊貴妃身邊的奸細,策反唐明皇殺掉楊國忠,去掉明皇身邊的爪牙。夜深人靜的時候,安祿山令他的貼身侍衛把信鴿捉來,要給楊貴妃身邊的奸細傳達命令。
夜色已經很深了,宮中的巡邏侍衛在臨時駐紮的鳳凰嶺巡邏。身居楊貴妃身邊的太監小年子還沒有睡覺,突然聽見門外傳來一陣鴿子叫聲,心下明白,迅速走出門外,捉住鴿子,從鴿子身上取下一根小竹管,走到內室,抽出竹管內的紙條,見上麵寫到:“告訴李盡忠,按計劃行事。”
小年子看罷,走出門外,見巡邏的侍衛已經走過去了,迅速閃出去,一溜煙地跑到距離太子的隊伍兩裏多路的地方。七竄八竄地來到太子的營帳附近,打了兩個口哨,太子總管李盡忠聽到口哨聲,急忙出來見小年子,小年子將紙條交給李盡忠,李盡忠看罷,說道:“回將軍,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原來,李盡忠是個討飯的窮苦人出身,因為餓倒在路上,被太子路過看見,救了李盡忠,李盡忠成為太子府的奴仆,忠心為主。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時,楊國忠等人充當黨羽,並積極參與其活動。他們在京師另設立推院,屢興大獄,株連太子的黨羽數百家。楊國忠派人來悄悄把李盡忠抓去,施以恩惠,拉攏李盡忠,要李盡忠揭發太子陰謀篡位的罪行,李盡忠感恩太子救命,不但沒有答應,反而逃脫回來。
李盡忠逃回來後,根本沒有把楊國忠的行為告訴太子,他不想讓太子與國舅爺之間發生更大的矛盾衝突。而楊國忠害怕事情暴露,派刺客來準備幹掉李盡忠,李盡忠小心謹慎,平時不單獨出府,有事總是跟在太子身邊,楊國忠派來的刺客無法下手,在無法完成任務的情況下,刺客趁白天摸進太子府埋藏起來。
夜深人靜的時候,刺客突然襲擊砸門而進,李盡忠早就防備刺客來殺他,在門上麵安放了一塊兩百多斤的大石塊,下麵用繩子連接,如果門突然被砸開,勢必要撞斷繩子,那門上的大石塊必定砸下來,給偷襲者一個突然襲擊。果不出李盡忠所料,那大石塊砸下來,正中撞門而進的刺客,李盡忠翻身而起,高聲叫嚷抓刺客,手中揮舞著一根巨大的木棍,太子府外麵聽到叫喊聲,侍衛一湧而進,抓住了刺客。太子親自審問,李盡忠不得不說出楊國忠拉攏他的經過,因為他沒有答應,楊國忠就派刺客來殺他,他早就做好準備,為太子效命。太子李亨聽後,十分信任李盡忠,認為李盡忠膽大心細,忠心侍主,值得重用,後來提拔李盡忠做到太子府的總管。
李盡忠後來為了防止楊國忠的刺客,當了總管以後,開始培植自己的心腹,暗中拉攏江湖中的俠客,培植自己的實力。
楊國忠行刺太子府的奴仆,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大了太子與楊國忠之間的矛盾。也加大了李盡忠對楊國忠的仇恨。後來安祿山的公子安慶宗來拉攏他,有心對付楊國忠,李盡忠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安慶宗的邀請。
其實,在安慶宗拉攏李盡忠之前,安祿山就授計安慶宗,讓他在拉攏李盡忠的時候,不要讓李盡忠明白,拉攏他實際上還有一層深意,那就是要通過李盡忠來了解太子,拉攏太子,借李盡忠之口來勸說太子,不要相信他的父皇的話,要讓他明白,他的父皇其實並不相信太子,不然的話,楊國忠和李林甫是不敢陷害太子的。安祿山要在他身上實施他的一石二鳥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