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和嘴上雖是這麼說,但她心裏對這次戰爭的擔憂,卻半分未減。
"塵皇、渡皇真是稀客啊。"
墨臨琰一身銀白長袍,仙姿神骨,舉世無雙,高站在城樓上,正以睥睨天下的姿態,看著城下密密麻麻的軍隊,淡然,閑適,雲淡風輕,就好像腳下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一樣。
"看來墨相在滄瀾山莊過得不錯啊,拐跑朕的賢臣良將,墨相倒是悠閑自得,朕倒是沒什麼,就是不知道諸位大人的家人們會怎麼想了。"慕塵說著,一揮手,一群老弱婦孺全被手持兵刃的士兵壓了出來,一個個麵黃肌瘦,老的老,少的少,小的小,哭喊聲震天。
凡是個有心的人,看到這一幕都會為之震撼吧。
更何況,那些都是一股腦兒跟著墨臨琰出來的大臣家眷,城樓上有不少武將文臣看到自家的家人,都不由得心弦撥動,痛心疾首。
魚與熊掌,永不能兼得。
為了一腔熱血而跟著墨臨琰倒戈蒼國,盡了忠義,就不能再近仁孝,自古忠孝難兩全,他們心疼自己的家人是不假,但他們都是有識之士,他們有同一個信念--
相信隻有墨相才能使天下太平。
為了千千萬萬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小家,這是他們的光榮,亦是他們一輩子的遺憾。
然,他們不悔!
他們相信墨相,才是那枚永久璀璨的帝王星,會福澤萬世……
"英國公,你是開國功臣,朕給你一次機會,現在殺了墨臨琰投降,朕就當你叛國的事情,既往不咎,否則--"慕塵說著故意一頓,一招手,立即就有士兵壓著幾個夫人和幾個孩子,慕塵話鋒一轉,大發慈悲,道:"英國公是明白人,因為不必朕多說什麼。"
孫慶明不自覺的踉蹌一步,一陣暖風吹過,兩行清淚無聲而下,那是他的妻子,兒媳和孫兒啊,他他……
墨臨琰看著,緋色的薄唇輕啟,道:"英國公請放心,有本相在,自然不會讓您的家人有事。"
薄涼冰清的聲音響起,聲音不大,卻能讓在場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包括城下的慕塵和薛渡。
"多謝墨相海涵,成先皇遺誌,是老臣一輩子鎖追尋的目標,就是配上身家性命,老臣也無怨無悔。"孫慶明感激涕零,跪倒在地,鄭重一拜。
"臣等誓死追隨墨相,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一眾跟隨墨臨琰而來的諸臣齊齊下拜,明明不是事先商量好的事情,明明是在至親和至忠之間的艱難抉擇!
而眾人卻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墨相,足以見得墨臨琰在諸人心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和絕對震懾四方淡淡威信。
"墨臨琰,你休得狂妄!"
一看這情景,慕塵的心裏有點慌了,連忙命令士兵把大刀架在孫慶明原配夫人的脖子上,"英國公,餘氏可是你的原配夫人,更是巾幗英雄,當年可是蓮王麾下猛將,三十年來,與你同甘共苦,你真的舍得要餘氏命喪黃泉?!"
"慶明,墨相仁義天下,天下皆知,妾身為了天下太平而死,是死得其所,妾身不悔。"不待英國公孫慶明說什麼,大刀架在脖子上,年過半百的餘氏,放聲對著城樓上的孫慶明大喊道。
"可憐你含辛茹苦跟著我這麼些年,我沒讓你享幾年福,倒是連累了,夫人,在你死之前,為夫告訴你一件事情--"孫慶明說話的聲音有些發抖,看著城樓下被挾持的夫人,仍是鎮定的說著。
"慶明想說何事?"
"蓮王並沒死,現如今過得很好。"孫慶明如實的說道,夫人臨死之前得知舊主沒死,一定會含笑九泉了吧。
聽到這個消息,餘氏先是為之一震,再是欣慰一笑,蓮王是好人,好人都應該償命。
"慶明,他日若能見到蓮王,代我問聲好,為妻去了。"
餘氏淒厲的聲音大喊著,毅然決然的雙手抬起迅速的握住士兵手中的大刀就向自己的脖子抹去--
孫慶明悵然閉上了雙眼,眼淚就如斷了線的風箏一般,止也止不住,即不忍看著結發妻子自殺,更不忍看著自己的子孫血濺當場。
說時遲那時快,正在千鈞一發之際,一抹銀色的飛掠而過,隻在眨眼之間,便又則回了城樓上。
想象中的疼痛並沒有到來,餘氏詫異的睜開雙眼,還來不及看一眼眼前的情景,餘氏就覺得手臂一緊,被人強拉著跪在地上。
"謝墨相救妻大恩,孫某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