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前塵往事(五)(1 / 1)

盛雲大陸

正午時分,烈日當空,皇城門下圍著許多人,這進出城門的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

“都聽好了,此人謀害陛下,通敵賣國,罪該當誅。然太子未歸,故城王有令,將此逆賊懸掛在此,以示懲處。待太子歸來,再將其斬首,以慰陛下在天之靈。”城樓之上,一玄衣鎧甲的男子,俯瞰城下,嚴聲宣告。

城下眾人聞而嘩然,朝著宮門的方向,伏地哀嚎。隨之,傳出一聲聲淒婉的哭聲:“陛下!”

城樓之上的玄衣男子,無措地向後退了幾步,頷首執禮,站定一旁,道:“殿下,這該如何是好?”

“由他們去,這父王愛民如子,這也是情理之中。”盛雲城一襲白色錦袍,手握長劍,立於城樓之央,眼神如劍,寒若冰霜,卻又不失溫情。

良久,盛雲城闊步向前,看向城下一片哀生的百姓,緩緩合上泛淚的雙眼,暗自神傷。

“殿下,回府吧!”身後的玄衣男子,察覺到盛雲城的悲傷,心疼地輕聲諫言。

“弧塘,鳴鍾入宮,舉國服喪,掛白緞,引長街,恭送父王入靈。”盛雲城猛地睜開雙眼,幽幽凝視遠方,嗟歎須臾,緩緩開口命令。

“殿下,太子未歸,如今入靈,實為不妥啊!殿下三思啊。”弧塘屈膝跪地,抱拳低頭,急忙力阻,巍巍而道。

“閉嘴,這父王已歿兩日,豈可再等?速引長街,設靈於宮。”盛雲城氣憤地甩了一下衣袖,側過頭低眼看向跪地之人,嚴聲再次命令。

“是,殿下!”弧塘迅速起身,得令而去。

半刻之後,城樓之上喪鍾鳴,白綢飄,盛雲城接過侍從準備的白冠孝衣,瞧了很久,才褪去身上的外袍,換上孝衣。而後,取下頭上金色的發冠,將淩亂的頭發稍稍整理,正上白冠,這才轉身走下城樓,走向長街宮門出,準備迎金棺,入宮為奠,悼哀一日,鍾鳴下陵。

此時,萬霖川匆匆趕來,他遠遠望去,城牆之上一片白綢,喪鍾之聲漸遠而來,沉沉入耳。遲疑片刻,策馬加鞭,快速趕向城下,欲作打探。

快到城門之時,他馭馬停鞭,迅速而下,將馬驅之。這才褪下外袍,弄散頭發,偽裝成百姓,混入悼喪的隊伍,暗暗觀察,伺機打探消息。

這宮門長街兩旁,跪滿了百姓,伏地大哭。抬眼望去,一片素白。金棺緩緩抬入長街,十人頂之,這身後跟著宮圍百官,皆著白衣、戴白冠,低頭哀思。

半晌之後,這金棺入了宮,這長街上的百姓才起身,立於街道兩旁。待喪鍾散去,街上的侍衛紛紛撤去,眾人才紛紛議論。

一說:“你們聽說了嗎?太子不在宮內。”

一說:“聽說了,聽說了,這叛軍來襲,太子逃跑了,隻留下城王在此守城。”

一說:“要我說啊,這城王十有八九是得了遺昭,要繼承大統。”

又一說:“我看也是,這太子逃跑,城王舉喪守城,亦該得為帝。”

再一說:“你們啊,都別瞎猜了。聽我宮裏當差的舅舅說,這先皇沒有留下遺昭,這太子定是正統。哎……,隻是可惜了這城王殿下,一身正氣,雖戰功彪炳,深得人心,卻也隻能為王,居於下位。”

……

聽得這一番議論,萬霖川愈發疑惑,再三思慮,決定趁當下城王在皇宮服喪,偷偷潛入城王府一探究竟。

皇宮

百官在殿,齊聲高呼:“陛下有靈,入天之上,庇澤盛雲。”

大殿龍塌,金棺居上,白緞環繞,百官紛紛跪拜,盛雲城立於殿前,手持祭燭,伏首叩頭,三響起身,點燃白燭,舉過頭頂,彎腰低眉,緩緩走上布著白錦地毯的台階,站定棺前,屈膝跪地,將白燭放到白步鋪設的靈台上。跪地挪膝,後退叩首,身後的百官跟著叩首。

殿下司正使,哀念悼文,百官跪地正身。盛雲城起身,麵對百官,站定金棺旁。

“先祖在上,庇護王朝,先帝仁德,謹守先訓,開疆擴土…………,齊佑盛雲,永保太平,先祖安!”

…………

城王府

因舉國服喪,又因一夜戰亂,這城王府的侍衛仆從都進宮了,隻要幾個年邁仆人在府上巡邏,僅有兩個守門侍衛稍稍年輕些。

萬霖川輕易地就躲過了他們,順利地進到了盛雲城的房中。

屋內掛滿了白緞素綢,書房位於左側的偏廳,屋裏四周擺滿了黑色的實木架子,架子整齊地擺放著各色各樣的擺件飾品、書法字畫,靠近中間

樓是盛雲城的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