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聯合奇怪的看了一眼高逸文,嘴唇動了動,最終什麼話都沒說。高逸文反駁也好,至少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莫川的功底。
高逸文的質問,也令眾人下意識看向莫川,他們倒要看看莫川能說出什麼。
莫川笑了笑道:“高先生,明朝建國多少年?”
學鑒寶最基礎的就是對曆史年代了如執掌,否則連哪朝哪代都分不清,還鑒個屁寶?所以高逸文不假思索的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享國276年,傳十二世,曆十六帝。”
莫川讚了一句:“高先生好記性!”
“276年,合計近乎五甲子的歲月,這麼長時間夠發生多少事情?”莫川笑道:“明滅元之後,社會百廢待興,初期玉器因追求數量而製作較為粗糙,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百姓富足,這製玉技術自然隨社會日益拔高的品味需求而出現變化。玉器逐漸向纖巧細膩方向發展。再加上明朝主要采用細膩溫潤,玻璃感極強的新疆玉,自然中後期之後的玉器呈現出高先生所說的表麵瑩潤而晶瑩剔透。”
“當然這點還與當時的拋光技術有關。隨著明中期之後,玉器雕刻技法發展轉向玲瓏繁縟,多種技法表現於一身,花下壓花、分層鏤雕、金銀細工等等技術不一而足,這也造成中後期的玉器繁縟而較難拋光,常常隻是拋光表麵,而放棄或者敷衍裏麵,留下雕琢的痕跡,這就是‘粗大明’的由來,又不是說明朝玉器一定製作簡陋?”
“這塊玉不過是早期之作,看玉質也屬一般白玉,製作粗糙些自然不足為奇。”莫川最後總結道。
這下高逸文傻眼了,他根本就不是研究玉器的,隻是略微涉足一些而已,此時莫川頭頭是道的說教頓時令他有種張口結舌的感覺,最終隻能無奈而尷尬的說了一句:“原來如此,受教了。”
莫川微微一笑,放下這塊玉器,撿起下一件古玩,
這是一塊石板,石板之上雕琢密密麻麻文字,仔細一看,這些文字赫然是反過來的,這赫然是一塊“印版!”
“這印版聽說存世量極大,不過卻很是少見,衛先生這是從哪裏弄來的?隻有這一塊嗎?單塊價值可就低了,如果能湊成一套,價值不可估量啊?”莫川看向衛聯合。
所謂印版,就是印刷書籍的工具。
他手裏這玩意基本不用掌眼,絕對是真品。等到莫川再仔細張開天眼一看,神色忽然大驚。
“一位客戶送來的當品,不過現在已經是絕當品……”衛聯合剛說到這,忽然看到莫川驚訝的表情,停住話語道:“怎麼了?”
莫川神色不見收斂,滿臉驚訝的道:“衛先生,這塊板價值恐怕不淺!”
衛聯合一驚,大奇:“怎麼說?”在他安排中,這塊印版好像就是因為隻有一張的緣故,而價值太低,所以幹脆拿來考驗莫川。
“這塊印版年代很有可能是宋之前的印版,如果是的那恐怕就是稀世珍品了!”莫川道,他說話很不肯定,因為這塊板焰色飄忽不定,似乎是宋初之物,又似乎是五代十國之物,總之這物件騎在關鍵的時間點,令莫川天眼一時半會都有些辨別不出來。
如果莫川再博學一些,辨認得出字跡內容,再根據典籍推演朝代那就更好了。
“莫老師詳細跟我說說,我對這個不懂哇!”衛聯合來了興趣,趕緊催促道。
莫川苦笑一聲,感覺到一絲挫敗,感歎道:“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如果我認識這古文,或許還能幫你從文字信息推演出朝代,而現在隻能說這不是五代十國之物就是宋初之物。”
“如果是宋朝印版,那價值就不大了。怎麼說呢,五代十國之後,國家百廢俱興,尤其是文字典籍,所以宋朝建國後進行大規模校刻史書、子書、醫算文詩等書籍,為後世留下大量印版。因用而精,其宋板書也堪稱一絕。所以這印版雖然曆史研究價值極高,不過收藏價值隻能說尚可。但是宋之前的印版,距今尚未聽說有誰收藏,這其實也和宋之前混亂的五代十國曆史有關係,所以說如果這是宋之前的印版,其價值自然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