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寧家少主打下靈魂烙印之事,實屬莫川興之所至也。
以他金丹大乘修為連金丹大圓滿都不在乎,還會在乎區區一個元通境修士?不過寧家少主表現出來的聰明勁兒,倒是令莫川刮目相看,心中一動,幹脆打下靈魂烙印,方便控製。
當然莫川也不得不承認,寧家少主的自作聰明令他十分不爽,所以就是存心想惡心他一下。
寧家少主說到底畢竟還是太年輕了,不懂得“藏拙”與“難得糊塗”的道理。真正的大聰明,乃是大智若愚,而非他這種揣度上位者之心,行上位者尚未落子之棋,否則這與三國楊修又有什麼區別?
本來莫川留下寧家,其實是打用寧家代為打理石塹城的主意。結果沒想到“五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龍源郡政治製度早已發展頗為完善,竟然還有幕僚殿這玩意兒,否則的話,莫川早就懶得搭理寧家,直接衝上來了。
不過,留下寧家也好,正好借此鉗製監督幕僚殿,將石塹城利益最大化!
莫川略一思索石塹城的布置,心思便轉到這次收獲上來。
這次收獲無疑十分巨大!
首先從寧家得到的紫羅乂乃是連石不讓都窺覬之物,對突破天機之境有著絕佳的增益效果,價值不可估量。
另外蒼氏凝神決,乃是十分少見的錘煉神念功法。
神念,對於修士來說堪稱“第三隻手”、“第三隻眼”,無論是閱讀玉笏、操控法器、偵緝搜查、煉丹煉器亦或者布置法陣禁製等等都需要神念的參與,甚至作為主要力量,用途可謂極廣。
雖然神念脫胎於靈魂,但是卻極難錘煉。這就如同靈魂脫胎於肉身一般,單純的鍛煉肉身,雖然可以壯魂,但效果十分有限。
所以這部蒼氏凝神決,看似無法短時間大幅增強莫川的實力,實際上走的卻是厚積薄發的長久之功,對於莫川未來的高度有著無法磨滅的積極影響。
除了寧家收獲,其次便是石塹城和石不讓須彌戒的收獲了。
石塹城乃一座經營之地,依靠庇護城中修士獲得收入。
主要收入有三大塊:一塊是進城收入,這裏根本沒有身份證明一說,甭管是本城修士還是外來修士,隻要進城一律一人一枚下品靈石或精鐵幣,唯一能享受豁免之權的隻有金丹及金丹以上的修士了。
第二塊,則是幕僚殿行政稅收收入,比如地契稅收,暫住證稅收,行商資質稅收及交易稅等等,其中大頭乃是交易稅,即根據“商鋪規模大小,所販賣商品”進行裁定稅收,最低每月也得一千塊下品靈石起步。
這一塊也是幕僚殿貪腐重災區,畢竟商鋪規模大小還不是幕僚殿一句話的事情?
不過,上位者顯然也知道“想要馬兒跑得快,又不要馬兒吃草”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不得不妥協性質的定下“最低一千塊下品靈石”的規矩,設定高壓線。
至於這第三塊,則是石塹城的自有產業收入了。
不同散城根據所占據天時地利不同,收入項自然也不盡相同,有的采礦,有的種植,還有的幹脆發展“人和”煉丹煉器奴隸貿易等等不一而足。
石塹城雖然占據斷崖之巔,采礦倒也涉及,不過這一項收入被漁業雲持有。
一座散城終究太大,僅憑一名巔峰戰力自然是難以維持,畢竟修士奪城乃是為了利益,而不是為了“服務人民”。
因此各大城主都會招募同境界金丹修士,作為鎮壓力量分擔責任,譬如平時鎮壓城內衝突等等,非必要城主隻需潛修,無需露麵。
然而養著這樣的金丹修士自然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所以與其每年支付固定供奉,不如劃歸一項收入讓其自我經營,既刺激了屬下維護之心,又轉移耽擱其精力,讓其無心盯著城主之位,同時瞬間還能抽取提成,可謂一舉三得。
除了采礦,石塹城還有“穢氣”、“腐鴉蛋”、“奴隸貿易”等等諸多自有產業,這些產業基本都如同分封製一般,分封給不同下屬,作為城主隻需抽取固定提成即可。
總而言之,以石塹城最緣之城的價值及規模,刨除供養的公職行政人員的錢財損耗,每年至少能夠為莫川提供三千萬下品靈石的收入,這還不包括一些額外的孝敬。如果加上這些不穩定的錢財,平均每年能有四千多萬下品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