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人數到“七”的時候,四哥終於做了決定,隻聽他的聲音道:“閣下既然是神捕司的人,那我萬邪教便給閣下一個麵子,我們走。”
當那人數到“九”的時候,萬邪教的人已經走得幹幹淨淨,韓風打開出門出去一看,見院中除了陸青瑤之外,並沒有其他人,而虛夜月也從隔壁走了出來。
韓風朝夜空一抱拳,道:“多謝閣下。”
那粗豪的聲音再也沒有響起,說話的人不知是已經走了,還是回到了自己的房裏。虛夜月與陸青瑤低聲交換了意見,卻也猜不出這個人究竟是誰。
萬邪教的人離去之後這一晚,韓風自然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天一亮,韓風便出了房門,想去找昨晚為他們將萬邪教的人喝走的那個人,但他在客棧裏找了一會,並在賬房那兒等了半天,卻始終見不到一個可疑的人。無奈之下,韓風隻得與虛夜月、陸青瑤吃過早晚,結算了房錢,徑往京城而去。
三人在路上趕了一個多時辰,便遙遙望見了京城高大的城牆。京城不但是大明帝國的第一大城,也是天下的第一大城。據統計,城內城外的人,加起來就高達三千萬,可見京城之大。
大明帝國的京城,是在數千年的曆史中形成的,規模之大,比起前朝的大宋帝國,都要了大了將近一倍。為了修建京城的城牆,所花費的人力就多達上百萬,時間也花了三十多年,可謂是工程浩大。
由外向內,京城分為外城、內城、皇城、宮城。外城的城牆平均高度有八丈,最高的地方,可達十三丈。外城一共有四十五道門,分為巨門、大門、小門,其中的九個巨門,又叫正門,俗稱九門。
九門宏偉壯闊,寬九丈,高十二丈,每一扇門都包裹著一層特製的金屬,比銅鐵還要堅硬,需要用三十個大漢的力量才能推得動。九門之處,連同城樓一起,高達三十丈,站在城樓的最高一層極目遠望,十數裏的地麵,盡收眼底。
九門一般情況下不會開放,除非是遇到大事,比如皇上出巡或者到京郊祭天之類的,九門才會開放。
九門的左右,各有一道小門,雖說是小門,但也可以並肩行進三輛馬車,一點也不顯得擁擠。小門一共有十八個,最後的十八個門,就是大門。大門比正門小,比小門大,是為了方便人進出而設置的,每個大門處,都把守著大量的官兵。
九個正門是京城的門戶,象征著京城的威嚴,部署的兵力之多,自是不用多言。負責九個正門的最高長官,被稱為“城尉”,正三品的官銜。每個“城尉”之下,一共有三個“副城尉”,其中一個代“城尉”負責正門的日常巡查,其他兩個卻被派到最近的兩個大門看守,正四品的官銜。
九個“城尉”之上,有九門提督一名,不但統領外城,還統領內城。九門提督位高權重,不是由皇親國戚擔任,就是由皇上最親信的人擔任,官銜是從一品。
韓風、虛夜月、陸青瑤三人是由京城的西麵來的,要進京城的話,自然是從京城西麵的城門而入。京城的西麵有兩個正門,一個叫“正西門”,一個叫“西陽門”,他們三人就是從“西陽門”邊上的一個小門進城的。
在此之前,韓風見過一些人口多達上百萬的城池,但今日來到了京城之後,方知那些城池比起京城來,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單說城牆的厚度,就深達十丈,就算是後天一品的高手,隻怕也未必能夠一下子將城牆完全轟碎。
由於三人是第一次來京城,便隨意而行,哪裏有路,便往哪裏去。沿路之上,商鋪林立,酒樓毗鄰,沿街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萬分熱鬧。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好一派繁華景象。
三人隨心走了幾條大街,在一家客棧住下。稍作收拾,三人出去玩了一趟,逛了好幾個地方,感覺肚餓,就在街上的一家酒樓吃過了飯。京城的人見識就是不一樣,本來以陸青瑤的美貌,虛夜月的出格穿著,都會引來許多人的注目,但京城的人像是已經見慣了似的,頂多也就瞅上兩眼,並沒有露出好奇之色。
三人回到客棧,韓風借著店小二送茶水的功夫,與店小二攀談起來,從店小二的口中知道了京城的一些情況。
京城的外城一共分十三個區,至於內城的情況,由於店小二沒去過,壓根兒就不清楚。外城的每一個區都很大,人口最少的一個區,也有三十多萬的人,宛如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