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社”的人走後,沒過多久的時間,就在天色將黑的時候,先前的那個中年漢子又從廳外進來了。瞧他的樣子,並不是來請韓風等人前去用晚膳的,因為他的手裏拿著一張拜帖,說是有人前來拜訪。
武克永將拜帖子拿過來,打開來一看。
拜帖又長又大,還十分的厚實,一共有四層,每一層裏麵都寫著一行行的字,卻是姓名與職位。
武克永隻看了一眼,便皺起了眉頭。
原來,他看到的第一個人的名字便是王文衝,而這個王文衝,就是臨安的一個“同知”,現在的“代知府”。王文衝的後麵,還有一個官位是“同知”的,叫做周太倉。一般情況下,一個府裏麵,隻有一個“同知”,但一些大府、重府,比如“臨安”,至少有兩個“同知”,品級是正五品。
周太倉的後麵,卻是臨安的三個“通判”。“通判”與“同知”一樣,屬於“知府”的副手,但論品級,“通判”要低一品,乃正六品,與“知州”的品級相同。三個“通判”的後麵,卻是臨安各衙門裏的大小官吏,加起來的人數,隻怕不下百人。
武克永隻看了十多個人的名字,便將拜帖合上了,問中年漢子道:“外麵是不是來了許多官吏?”
中年漢子道:“是的。”
武克永沉吟了一下,說道:“既然他們都來了,總不能避而不見。這樣吧,你出去與王文衝說一聲,讓他帶上七八個官吏進來見禮就行了。其他的官吏,速速回去,不要驚動了地方。”
中年漢子道:“是。”說完,退出了大廳。
中年漢子走後,武雲飛撇了撇嘴,道:“這算甚麼意思?我們來臨安已經好些天了,臨安官府如果知道我們的身份的話,早就應該前來拜見了,現在我們又沒有表明身份,這倒好,城裏的大小官吏都來了。”
韓風道:“這還是其次。大家不要忘了,就在我們買下這所宅院的那一天,衙門裏的捕快竟然前來搗亂,不讓我們買下這所宅院,分明就是與我們為難。如今,臨安的大小官吏一塊兒前來拜見太子殿下,也不知道安的甚麼心。”
不多時,隻見中年漢子帶著九個人走了進來。那中年漢子將人帶到門外之後,便走到了一邊去,所帶來的九個人,一律身穿大明官府,頭戴官帽,卻是不敢擅自踏進大廳,而是在門外向裏行了一個大禮,說是前來拜見“太子殿下”。
武克永雖然是第一次來“臨安”,但他之前曾經去過不少地方,知道地方上的官員最是難纏。別看地方上的官員表麵上個個對你恭恭敬敬的,你叫他們向東,他們就向東,你叫他們向西,他們就向西,但說實話,這些人未必真的是怕你。在地方上,沒有人比這些地上的官吏更得勢,他們就像是的地方上的“父母”似的,掌握著所管轄範圍內的百姓的一切。
武克永將手一伸,道:“各位不必拘禮,都進來吧。”
那八個官吏聽了之後,一個個依照官職的大小或者在地方上的威望,依次走了進來,卻隻敢站著,不敢坐下。
韓風看了看最先進來的那個官吏一眼,隻見這個官吏年約六十,穿著一件圖案是雲雁的官服,立時猜到了對方就是“代知府”王文衝。王文衝的個頭並不高,也就是六尺一二的樣子,但他的雙目極為有神,此時雖是有些低眉順眼的,但以韓風的眼力,卻也瞧得出他是個練家子。
“小臣臨安同知王文衝,特率臨安官吏前來拜見太子殿下。”王文衝說著,與其他八個官吏,再次向武克永叩見了一番。
排在王文衝後麵的,卻是臨安的另一個“同知”周太倉。這周太倉看上去年紀比王文衝大了二十多歲,隻是他精神很好,一看就知道懂得功夫。其他的七位官員,要麼是“通判”,要麼是衙門裏的實權人物。
又聽得王文衝道:“小臣等人不知太子殿下已經駕臨‘臨安’,此時方來迎接,實在罪該萬歲,請太子殿下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