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苦逼電銷(1 / 2)

在徐飛看來,玩金融賺錢的,分為三個境界。

用自己錢來賺的,那是散戶思維,畢竟盈虧自負,不過是初級的手段罷了。

把別人錢撈到自己口袋自己花的,那是保險,這其實是一種財富的障眼法,也不過是中級而已。

最高級的金融玩法向來是用別人的錢給自己賺錢,關鍵是出資人還心懷感激。

至於那些虧錢的,不好意思,你們還沒入境。

資本市場向來是贏的人來書寫的,至於輸的人,誰還會記得?

徐飛把《忘憂草》版權賣了之後,手上倒是有了點現金,追求生活品質的習慣,讓原主的那種勤(pin)儉(qiong)節(kun)約(ku)的作風化為灰燼。

這點錢也就隻能改善一下生活吧,拿這點錢去投股票、期貨,憑借著自己的投資經驗,說不定幾天就來個Tenbagger(十倍的意思),然後繼續滾雪球,完成最原始的積累。

徐飛覺得這麼操作太不現實,即使你經驗豐富,但麵對一個陌生的市場,翻車概率仍然很高。

這需要自己花巨大精力和時間去深入研究,才有可能摸索出適合這個市場投資策略和方法。

更主要的是,對這種散戶思維的初級賺錢方法,徐飛覺得太low了。

用別人的錢給自己賺錢,那才是自己感興趣的,能一蹴而就何必集腋成裘。

所以呢,徐飛對客戶經理這個工作還是挺上心的,在他的眼裏,客戶就是行走的資本。

股市收盤之後,他老老實實地回到公司,開始展開電銷。

“李先生您好,我裏是海風證券高級客戶經理徐……”徐飛拔出第一個電話,還沒等報完自己名字,就聽到了咚地一聲,沒了聲音,顯然人家已經掛了電話。

重拔再打過來,卻已經打不通了,不用說,自己被拉入了黑名單。

徐飛無語,在電腦OA的電銷名單後寫上備注:已打未接,頑固指數100%。

“是不是吃到閉門羹了?”林小敏在一旁道,“人啊,是一種不可捉摸的東西,股票行情不好,家人都嫌棄我們,股票行情一好,出家人都找我們來開戶。”

“出家人開戶不是行情見頂的特征之一嗎?”徐飛笑道,其實這種特征跟秋官概念一樣,都屬於心理作用作祟,但總在每一輪牛市結尾的時候,總會出現巧合。

“好像還真是,我想起去年還真有一個和尚在這裏開戶,剛好買了個兩年的最高點。”林小敏轉頭又問道,“小徐啊,那你說什麼時候是見底呢?”

“見底信號挺多的,地量地價這種其實都是馬後炮。”徐飛拿起杯子來,喝了口水,然後開玩笑道,“等到那幫買高位的出家人憋不住,殺跌跑路,就說明底就不遠了。這就是傳說中佛家說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我不虧損,誰虧損?這是佛家最為提倡的炒股精神。”

“這聽著別扭……好像還挺對。”林小敏覺得徐飛說得有些道理。

“那是當然,佛家的錢哪裏來的?還不是大家給的,功德箱工廠生產的,與其讓他們裝修廟宇,不如讓這些資金入市,全國近2億股民,這才是真正的普渡眾生。”徐飛說得煞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