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性別男,愛好女?
真要是長得好看的男孩也能考慮…
今年4歲,金陵土著,獨居。
他從18歲那年就搬出來獨居了,反正家裏房子足夠多,自己一個人住著也自由,想做海王也方便。
渣男本渣,四處開花。
過年了,父親老沈要送他一份厚禮做生日禮物,結果就真的送來了一個“聚寶盆”。
老沈還了,還寶貝是從祖上傳下來的,從明初一直傳到現在了,一定要保存好並流傳給後世子孫。
東西看著還不錯,大開門的老物件。
這是一件像宣德爐一樣的青銅器,三足,側麵看著像鼎,正麵看著像盆,包漿渾厚,寶光內斂。
憑借不多的家學文物淵源可以知道,這至少是一個熟坑,肯定不是剛出土的那種生瓜蛋子。
老沈這是他們沈家家傳的“聚寶盆”,姑且相信這是真的吧,誰讓老沈是專業人士呢。
反正文物販子的嘴裏充滿了故事,任何一件東西他都可以編織出完全不同但是又充滿曲折的版本。
沈光林甚至覺得,老沈不該去賣古玩,他應該到上市公司去做E,因為他會講故事,而投資人愛聽故事。
老沈偏偏不,他就守著自己的幾家古玩店,然後逢人就自己是古玩商人,有雅趣,有追求,有文化,有愛好。
其實丫就是個文物販子,平素打一打法律的擦邊球就不了,真的給他賺大錢的機會他也不敢。
不過還好的就是他從不向海外倒騰文物,隻是幫助一些有錢人尋摸些好物件,肥水總沒有流了外人田。
老沈本名叫沈厚道,也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拆二代。
平時也做其他生意賺點錢,不過財富積累的底子還是更上一代醞釀的。
在沈家,真正有長遠眼光且深藏不露的其實是沈光林的爺爺沈隆賢。
人家才是人生贏家。
在人生每一次重要選擇節點上,人家都選對了。
爺爺沈隆賢開局並不算好,家裏兄弟姊妹7人,三男四女,他年齡最。
在原生家庭裏,大爺爺沈隆先的年紀是最大的,兄弟二人相差了幾乎一代人。
在大爺爺投身鬧革命的時候,沈隆賢甚至還沒有出生。
老沈家選擇主基地的位置不錯,但是時間點並不太好,金陵這個四戰之地在抗戰時期這裏成為了淪陷區。
淞滬抗戰,神州陸沉,沈隆賢因為年齡,剛好在揚州的二姐家裏走親戚,躲過一劫。
不過父母和其他幾兄妹卻在戰亂中相繼罹難了。
隨著年齡漸長,沈隆賢在汪偽時期進入金陵一家機械廠做了童工,1945年金陵光複後順理成章的成了國立中央機械局的工人,解放後又成了金陵機械廠的工人,然後一路就這樣熬到了退休。
七姊妹中有4個在戰亂中夭折,隻有大哥、二姐和七幸存。
二姐生活還可以,嫁到隔壁的城揚州,兩家一直都有來往;
大哥沈隆先舍家衛國鬧革命,一直杳無音信,等知道的時候他已經為國捐軀了。
不過,據,他曾經留下了一個孩子,但是一直沒有取得聯絡。
改革開放之後,八九十年代流行海外探親熱,沈光林的父親盼望海外親戚盼望了很多年,結果一直都沒有攀上這個海外親戚。
還好沈隆賢自己有眼光,雖然隻是一名普通工人,卻堅持讓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保留農村戶口,成功保留住了玄武湖邊上的半拉山地。
乖乖隆滴咚,後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貧窮的理由千篇一律,爆發的原因各有不同。
老沈家能夠富裕起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一條,單位房改的時候他花錢買了幾套別人不願意要的“破房子”;
第二條,玄武湖景區搞開發,房地產開發搞征收,拆了不少他家的房。
就這樣,沈家終於成為了富豪之家。
沈厚道也靠著父親私藏下來的破四舊老物件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名古玩工作者。
不止如此,老沈家據還是沈萬山的後代,從周莊搬遷過來的,而且他們家的這一支還是嫡係呢,因此一直有“寶”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