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之後就顯示出擁有財物的重要性了。
現在,不僅宿舍空下來了,就連新房子也是空的。
沈光林的那點家當,壓根就填不滿這麼大個院子,任何一個房間都空落落的。
不過好在這整個院子都已經是沈光林自己的了,地下室的家具們也終於可以重現天日了。
慢慢的往外搬唄。
經過盤點,那些古董家具損壞的程度並不算很嚴重,隻是缺乏基本的保養和維修。
那就花錢修唄。
有手藝的木匠師傅還是在的,尤其是那些原本就職於前清造辦處的一些牛人。
老匠人們雖然可能活不過歲月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的手藝並沒有失傳,他們的徒子徒孫還是有的。
師傅們白天正常到單位上班,晚上過來加班賺點外快,也蠻好。
家具們很快就被整理出來了,並且在房間裏越積越多。
八仙桌,案幾,屏風,太師椅,各類家具都有,當然也並不全是紅木紫檀和花梨,還用了一些鸂鶒木、鐵梨木、烏木。
甚至一些家具用的就是普通的楠木、杉木、鬆木以及黃楊木、栢木、楸木、桄榔木。
但是,無論根據型製還是根據年份判斷,即使木材再差的家具那也是古董
而且這些古董應該以乾隆年間打造的居多。
畢竟圓明園最早是雍正皇帝的居所,真正大肆擴建卻是在乾隆年間完成的,也就十全老人最有閑有錢,他連鹿角椅都打造了好多把,整的康熙的鹿角都打少了。
地下室裏麵儲存的床很多,但是大部分都不是龍床,也就是比普通的床好一點的“公務用床”,可能是某個妃子或者工作人員的臨時居所。
真正的龍床有兩張,稱得上極品的隻有一張。
最讓沈光林滿意的就是這張組合式的龍床,降香木的,特別沉,清洗之後竟然還完好無損,原木色,油漆都不用補,估計再過幾年,肯定有人會勸說他把這件文物上交給博物館的吧。
指望沈光林高風亮節,要看他以後的覺悟了。
畢竟,這件龍床太美了。
“龍床”的裝飾也是繁複,隻是這麼一件東西,竟然裝飾有象牙、犀角、珊瑚、硨磲、翠毛、沉香、寶石…
壓根不用細說,這肯定就是一件禦用之物。
這麼好的床即使已經修複好了,沈光林仍然不舍得自己睡。
於是找木匠打了幾張另外的大床,用的是外購的老料,上好的酸枝木,精雕細琢。
而且現在家具廠也能定做家具的,就是需要錢也需要票。
新買的這套院子確實很大,南房原本的格局就是門店,隻有北房才是用來居住的。
沈光林就讓小蘇他們盡量複原了院子原來的格局。
即使是這樣,能夠居住的房間依然有很多,李蓉和李莉都給自己選了一間房用來做“行宮”。
而且,別說她們了,就連天天跟著李莉混吃混喝的宋小雨都有一個單間,她也可以隨時過來住呢。
李蓉很有主見,她的房間一定要自己布置,這次就沒有放狼牙棒了,不過還是擺放了屏風和梳妝台做裝飾。
這個姑娘有變溫柔的趨勢。
李莉就不是特別在乎這些了,從她自己家的房間裏除了女孩的衣服看不出女性特征就可以看出來。
房間是沈光林幫她布置的,書桌,書櫃都有,而且還去新華書店買了好多書過來,為的就是能夠多吸引妹妹前來。
至於宋小雨,她是誰?
在沈光林眼裏,宋小雨姑娘是個好人,不但學習好能考上京城大學,幹活也是一把能手。
一百斤重的一袋麵粉,她嗷的一聲就能扛起來,蹭蹭蹭行走自如,運動能力簡直不比張偉麗遜色多少。
這要是打起架來...
反正沈光林對她敬而遠之。
這套房子可以居住的空餘房間有很多,但是院子裏空餘的位置卻不多了,就連自行車都得停到南房的走廊上,因為所有空餘的土地全部被開墾做了菜地。
而這一切都是小姐姐李蓉和宋小雨倆人歸置的。
她們倆種起菜來可開心了,一連種了好幾畦,有黃瓜絲瓜苦瓜西葫蘆茄子辣椒。
都是蔬菜,都是工具。
沈光林肯定是不會下田幹活的,他就靜靜的躺在躺椅上曬太陽,手裏拿著一瓶北冰洋牌的肥宅快樂水;
妹妹李莉愛學習要看書,即使過來這裏玩,手裏也會帶著一本英文書。
這個時代真好,妹妹的這個行為在這個時代就叫做出淤泥而不染,放到後世就是戲精。
自從沈光林交給她如何記單詞之後,她手裏就沒有斷絕過小卡片,還把沈光林的“記憶曲線學說”完整的記錄下來,仔細探索認真鑽研,就是想找出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
沈光林問過莉莉妹妹究竟想幹啥,她說她想出去看看。
沈光林秒懂,這就是想出國,但是他聽了之後就沉默了。
在80年代,但凡是有點想法的,心裏不安分的,選擇出國留學的人很多,選擇回來的人卻很少。
他不是沒看過這個年代的留學生們寫的回憶錄,無非就是怎麼一邊刷盤子一邊完成學業,滿滿的奮鬥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