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還鄉(1 / 2)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這話是史記裏項羽的。

原本是貶意,項羽放火燒了阿房宮之後,帶著珠寶和美女們準備回老家了。

有人勸他,關中是個風水寶地,在這裏可以建立長久的基業,結果項羽:“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繼續勸他的人生氣了,發了一句牢騷:“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王聞之,烹者。

幹的漂亮,怪不得會敗給劉邦。

當然,在漢朝,貶低劉邦的能力也是一種正確。他們的宣傳口徑就是:別看我啥都不會,但是我命好。

沈光林命也不錯,他終於要“回老家”了。

總得帶一些東西回去吧,不為了場麵,就是能夠改善一下老沈家的生活條件也是好的。

人和物品都得帶一點吧。

總的來,沈老師就是又想有裏子,又想有麵子。

從京城去金陵,想乘坐灰機不是那麼容易的,當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自然還是火車。

與去羊城走京廣線不同,去金陵其實走的是另一條線。

沈光林之前進京坐的那趟車很奇怪,從金陵到了徐城之後,進曹州,走商城然後轉京廣線北上。

現在從京城返程去金陵,走的是廊房津門這條線,然後沿著滄城一路南下,過德,兗,徐,到達金陵。

李蓉決定跟著沈老師一起去,用一句成語來形容就是:“解鈴還須係鈴人。”

她帶沈光林過來的,也是她把他給送回去。

沈光林也就是象征性的問了一句,我準備去金陵看看,你去不去?

去!

姐姐做決定就是幹脆利落,考試完的第二就要走,沒有一點猶豫。

買票的事壓根就不是個事,鐵路上總是會備有一些臥鋪以備不時之需。

李蓉要跟著沈光林一起回去,原本,沈光林以為老李他們不會同意的,畢竟沒名沒分的跟他出去幹啥。

不過,他們終究什麼都沒有,並且還幫助沈光林置辦了一些禮品。

她在沈這裏都有自己的房間了,我們還能什麼了。

開明的父母不幹涉女兒的戀愛。

當然,老李他們不知道,沈光林覬覦的是他們二女兒,不然肯定打斷他的腿。

聽沈光林在老家的“叔叔”和“姑姑”都還健在呢,因此一些合適的禮品還是應當準備好的。

他們還打聽了兩個家庭都有哪些人。

沈光林就不應該知道家裏還有哪些人,從理論上講,他都沒回去過。

其實沈光林知道自己老家的情況,他“叔叔”沈隆賢隻有一個兒子,叫做沈厚道;

“姑姑”的婆家姓江,家住楊洲寒江縣,是長江和淮河的交界處。

家裏有兩子一女,名字很好聽,分別叫江書橋,江書巧和江書路。

其實,“叔叔”沈隆賢和“姑姑”沈隆鳳兩家的關係並不算太好。

當然,沈隆鳳嚴格意義上應該算是是沈光林的姑奶奶,沈光林既然冒充了自己大伯,那就是姑姑。

在這個姑奶奶還活著的時候,兩家還有些來往,後來老人家去世了,兩家的親戚關係幾乎也就此斷絕了。

問題的症結出在很久以前,當時處於抗戰時期。

沈隆賢的父母親人先後罹難,大哥不知所蹤,二姐就是他唯一的依靠。

這家人總體來,二姐夫為人還成,但是她的公公婆婆和叔伯妯娌明顯有其他意見。

失去了娘家的閨女,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

沈隆賢當時在二姐家裏走親戚,躲過一劫,成了她唯一的親人。

走親戚時候的孩子還是個好孩子,住在親戚家裏的孩子就不怎麼令人喜歡了。

毛孩子時期的沈隆賢受過不少白眼和苛刻,因此在心裏記恨很久了。

江家當時來講應該是個地主,但是戰亂時期,地主家裏也沒有餘糧,沈隆賢很早就被趕出來做了童工,跟他差不多大的外甥卻還在做著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