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氣運(1 / 3)

撲克是流行於全世界的一種可娛樂可賭博的紙質玩具。

關於撲克牌的起源到現在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由法國的塔羅牌演變而成的。

早在15世紀時,人們通常把k當成是撲克中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

而將a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玩牌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

國內的規則一般則是以鬼牌最大、2次之、a為第三大、後麵再接k,q,j。

其實,“鬼牌”是美國在後來才發明的,然後湊成了54張,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一些列玩法也就應運而生了。

後來,撲克傳到國內,國內就在這個基礎上開發了一些列的新玩法,比如一副牌的鬥地主,兩副牌的升級,四副牌的夠級。

縱覽國內乃至全球,最流行的撲克遊戲大約就是鬥地主了。

早在朝鮮戰爭時期,我們俘虜了很多花旗鬼子。

他們天天閑著沒事幹,雙方又不能用語言進行交流和溝通,於是大家交流的語言就是撲克,通用的玩法就是鬥地主。

戰爭結束之後,鬥地主的玩法跟隨戰俘的回歸流行於世界各地。

21點是另一種撲克遊戲,也是一種數字遊戲。

在所有的撲克遊戲中,玩的其實都不是牌,是數字,是規律,是人心。

21點幾乎就是純粹的數學遊戲了。

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隻有一副牌的情況下,隻要記住已經出現過的牌,計算剩餘牌出現的概率就行了。

沈光林上來就拿到了一副黑傑克。

這還用怎麼計算?

這個意思就是很明顯了,因為a是可以當做1點或者11點的,這就是立於不敗之地了,除非莊家也是黑傑克。

第一把牌順利結束。

莊家湊齊了19點,贏了其他家,但是輸給了沈光林,算是順利完成了保本。

這一局隻有沈光林賺了錢。

第二把,沈光林發到手的是一張q,另一張又是a。

在21點中,q是10點,a可以當1點或者11點,這又是一把黑傑克!

命運就是如此的無情和不可理喻。

沈光林的下一副牌又是一個10點外加一張a,剛好21點,再次完勝。

第四把,還是黑傑克。

一副牌裏的四張a沈光林已經全部拿到了。

其他牌客甚至覺得這不會是莊家故意給這位年輕人送錢的吧。

黑傑克是獎金加倍的,原本1000新幣的底,瞬間變成了2000,四局就贏夠了林文偉一個月的工資。

8000新幣的籌碼到手了。

第一副牌發到了這個階段,剩下的張數已經不多了,是時候該換新的一副了。

局麵重新開始。

第二局的第一把牌,沈光林拿到的又是黑傑克!

這不科學啊,說好的概率與統計呢,說好的計算呢?說好的方程呢?

又是2000新幣到手。

.....

沈光林連續開了五把黑傑克,瞬間吸引了不少人過來進行圍觀。

這個局麵持續了下去。

又是三把黑傑克。

沈光林已經連贏8局了,而且都是黑傑克。

荷官都有點麻木了,他也在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做了手腳,因為沈光林動都沒有動,從頭到尾都沒有摸一下牌。

第九把,沈光林的牌終於不是黑傑克了,大家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