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四章 底線(1 / 2)

嶽飛曾經說過: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

沈光林就不愛錢,他對錢沒有興趣。

他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是一個月拿91塊錢,當一名普通老師的時候。

現在他已經不是一名普通教師了,但是他依然很快樂,也從來不會為了15萬馬克而折腰,他隻是喜歡分享知識,傳播學問而已。

盧卡斯也是被揭穿之後慌不擇路了,求助沈光林無果,還被他給錄了音。

沈光林留下的證據其實是足夠多的,證據鏈也足夠完整。

但是,這一切,沈光林誰都沒有告訴。

畢竟,跟陳老師喜歡攝影一樣,沈老師喜歡錄音。

喜歡錄音這是一把雙刃劍,你時刻都防備的那麼好,是想做什麼嗎?

以後誰還敢跟你聊天了?

盧卡斯很是度過了一段窘迫的時光。

這段時光大約持續了三天。

在這三天裏,他幾乎都沒有顏麵去曼斯坦因的實驗室串門了。

或許,他沒有聽說過一個詞語,叫做社會性死亡。

直到,直到第四天,學校發了一則通知出來。

通知上說:華夏留學生張守盛,竊取自己老師盧卡斯的科研創意,將之透漏給無關的外人。因此,學校將他開除學籍,退回華夏。

至於沈光林和盧卡斯是不是有什麼爭端,通知上則隻字未提。

會玩!

看到這樣一則通知,沈光林都懵了。

還是你們會玩哈。

竟然還知道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呢。

柿子要撿軟的捏。

誰說德國人不懂兵法的?

張守盛又何其無辜?他什麼都沒幹,就被開除了。

其實,複盤一下,小張還真的做了一些事,比如,他確實把盧卡斯正在模仿沈光林的事說了出去。

從這個角度來講,他不冤。

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隨之,媒體就開始報道了。

在媒體上,盧卡斯總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仿佛對自己的學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人性真的險惡呀,自己最喜歡的學生,竟然竊取了自己的科研創意,透漏給了一個外人。

這是在含沙射影的表示,沈光林的科研成果,其實是竊取了自己的創意和設想。

倒打一耙是這是西方國家的一貫特色。

然後,又有媒體采訪了曼斯坦因和他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他們卻是一副語言又止的樣子:“張和沈的關係最好,沈是我們實驗室的合作對象,所以,我們不能說些什麼。”

沈光林想發聲,卻沒有媒體來采訪他。

他想主動出擊,結果卻發現,那些媒體采訪完沈光林,但是並不去報道。

這件事當然還沒有成為熱點,做這些的都是西德本地媒體,國際媒體還沒有誰做過這個報道。

不過,這也一樣很惡心呀。

客場作戰,被動至斯。

叔叔可以忍,嬸嬸忍不了了。

沈光林決定跟他們“翻臉”了,既是為了公平,又是為了尊嚴,他準備帶著自己的科研團隊回國了。

曼斯坦因當然做勢要挽留他,說你不要在意這些事情,咱們還是早點把下一階段的成果研究出來。

還研究個毛線!

年輕人,要是沒有點血氣,那還怎麼叫年輕人了。

走了!勞資不伺候了!

吳曉雲卻不願意回去了,尤其是這麼關鍵的研究節點上。

她說,她隻是為了做科研,畢竟這裏的科研條件更好一些。

整了半天,沈光林這才發現,小醜就是他自己。

無能狂怒十分鍾。

“張成,你呢,你跟我回去嗎?”

“回!”

還是自己的學生給力,忠誠度很好。

以後,那些半路出家的不要了,收隻收學生,也一定要拜自己為師。

自己可以給他們起個藝名,輩分就按“雲鶴九霄,龍遊四海”來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