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 生活方式(1 / 2)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還沒等沈光林出發去扶桑呢,二叔從金陵打來電話了,要他回家一趟,說是家裏家譜重修,祠堂重建,希望他能回去參加。

這算不算正式認祖歸宗了?

那是得回去一趟。

李蓉這次就去不了了,她要做大學生運動會的誌願者,隻能是沈光林一個人回去。

自己走就自己走唄,等會去扶桑我也一個人去。

從京城到金陵自然是輕車熟路的,早知道要回來這麼一趟,當初從羊城應該先回金陵再回京城的。

重新出發,一路順利,沒有豔遇。

金陵的天熱果然更熱,而且二叔家裏還沒有空調。

1982年的夏天比往年來的要熱一些,即使城市沒有熱島效應,一樣也很難受。

沈光林在京城的房子裏裝了空調的,他隻想著自己享受,忘記了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金陵鄉親們,尤其是那位叫做沈厚道的堂弟,還時不時跟他寫信彙報平安呢。

沈光林雖然沒有怎麼回過信,但是會經常寄錢,也會時不時的郵寄一些學習用品。

這表現真的沒話說。

沈光林遠在京城,還花錢給自己堂弟請了家庭教師補課呢。

這比對自己親兒子都要好了,這樣的堂哥,哪裏去找。

二叔也越發看中自己這位侄子了,自己兒子的學習原本是不成才的,現在也已經被教導的有模有樣了。

果然是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啊。

這個混球就應該多修理修理。

沈光林這次從京城到金陵,專門給二叔帶了一把紫檀木做的戒尺,名家雕刻的,特別紮實。

按說,這樣好的木材不車珠子可惜了,但為了沈厚道的學習,也隻能忍痛。

畢竟,都是自家實在親戚,挨打也要有點分量。

戒尺當天就用上了。

小沈鬼哭狼嚎的果然很好用,可比竹板的那個戒尺有牌麵多了。

二叔是讚不絕口,看著沈厚道的眼神都放光。

到了金陵,沈光林來的第一天就覺得這裏的日子不好過,火爐城市真的名不虛傳。

晚上吹著風扇睡覺,仍然會被熱的一身汗。

也隻有剛洗完澡的那一會兒才能夠睡個安穩覺,但是用不了多久就又會熱醒,一晚上要醒來三次。

還好第二天就是祭祖大典,然後就是鄉親們一起聚餐,再然後就結束了。

祭祖的流程乏善可陳。

沈光林出錢,家族祠堂建設的很上規模,祖宗牌位也是用上好的紅木重新雕刻的,這是一件鄉間盛事,大家都很上心,也從心裏認可了這位在京城大學教書的文曲星。

真不愧是咱們老沈家的人。

沈光林看了重新印刷的族譜,自己名字赫然在列,還排在了沈厚道的前麵。

沈姓出自姬姓,是冉季載的後人,冉季載為周文王的第十子,周武王的幼弟,被分封到了鄭州一帶。

接下來就是吃酒席了。

一大夥鄉親們吃了一頓豐盛的鄉間流水席,很是過癮。

這種民間傳統酒席,真的要比飯店的酒菜好吃一些。

按照正常的行程,金陵一行到此也就應該結束了,不過沈光林受人所托,要給李蓉的某位大姐送些個禮物,是從歐洲帶來回來的。

李蓉還神神秘秘的,不讓沈光林提前拆開看。

不看就不看。

這位大姐是老李的老同學老同事的孩子,上次沈光林到金陵,人家幫了不少忙,這次帶點禮物感謝一下,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沈光林猜測,帶的大約是一些保健品之類的吧,也有可能是一些女士用品。

反正,隻要是國外的東西,現在國內的人直觀上認為肯定是好東西。

誰讓沈光林的足球烯還沒有生產出來呢,不然他就有高端護膚品可以送了。

大姐姓徐,據說離異多年,未曾再改嫁,原因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