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招徠(1 / 2)

今天就把論文郵寄出去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這是一句玩笑話,也可以說這是一句充滿威懾的話。

不過有講座的視頻放在這裏,還是能夠確權的,證明這些超導材料是他沈某人的最先發現沒有任何問題。

沈光林的這堂講座,直接顛覆了大家對超導材料的傳統認知。

但是,沈光林說的言之鑿鑿,大家又不得不信。

提及BCS理論,沈光林就說他沒關注過,因此沒有按照他們的理論進行材料研究。

在大家的半信半疑中,結束了這場注定不尋常的講座。

起初,沈光林和哥倫比亞大學對這場講座都沒有太重視。

沈光林開這個講座是為了賺取外彙,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哥倫比亞大學邀請沈光林是基於查理教授的推薦,同時沈光林確實有不小的名氣,他們也想看一看沈光林有沒有更高的水平。

也怪沈光林掌握的好東西太多了,竟然忽視了超導材料這麼重要的發現。

他不當一回事的東西,整個物理界卻都要當個寶了。

因為,超導材料的應用前景實在太廣闊了。輸電零電阻,輕鬆獲得超強磁場,製作超導磁懸浮,可控核聚變,簡直不敢繼續想象下去了。

哥倫比亞大學就有專門的實驗室,也有專門的課題小組用於研究超導材料,因此他們備有液態氦氣和液態氫氣。

想驗證沈光林所說的C60的衍生物的超導性能可能不那麼容易,但是想驗證沈光林提出的其他氧化物材料並不難。

釔鋇銅的氧化物製取也比較簡單,按照沈光林的說法,在1000-1300K的溫度下加熱金屬碳酸鹽混合物就可以製備了,具體化學式他都給了:4BaCO3+Y2(CO3)3+6CuCO3→2YBa2Cu3O{7-x}+13CO2+(3+x)O2

都到了這個地步了,要說沈光林沒有研究過這種材料,根本沒人信。

近水樓台,哥倫比亞大學的實驗室要製作釔鋇銅的氧化物果然非常簡單,做完整個超導驗證甚至都用不了一天的時間。

在沈光林的理論指導下,哥倫比亞的實驗室隨隨便便就做了一種材料出來,測得臨界溫度是55K,直接超過了BCS理論中提出的39K的物理極限值!

太顛覆了!

沈光林這裏還有多少類似的好東西?

他真的是現代愛因斯坦嗎?

其實,這件事最高興的還不是沈光林自己,而是四處推薦他的查理教授。查理簡直興奮壞了,這就是我看好的天才,看看,看看,果然不同凡響吧。

當然,作為外行的李蓉也非常高興,光林哥實在太厲害了,不愧是自己選中的男人,要是在別的方麵也這麼厲害就好了。

哥倫比亞的實驗室在第二天就公布了簡單的實驗結果,他們製作了三種不同的材料,經過實驗,分別是55K,59K,73K。

雖然大家還沒有分析出具體構成釔鋇銅氧化物的化學式,但是有這個數據,眾人已經炸鍋了。

這是突破,這是顛覆,這給了大家無限的可能性。

一些人聽到這個消息已經興奮的睡不著覺了。

最敏銳最先跟進的自然是媒體,一些人直接捉到正在逛街的沈光林李蓉二人,上來就問:“沈教授,哥倫比亞大學驗證了您的猜想,您怎麼看?有沒有可能出現常溫的超導材料呢?”

沈光林心裏頓時警覺,這是個坑啊,他們這麼問肯定是不帶好意的,不能草率。

經曆過各種學術黑暗,沈光林麵對陷阱還是很警覺得。

“這並不是猜想!我早就發現這種超導現象了,而且不止一種材料有這個特性。BCS理論我確實沒有研究過,所以我也沒有在意所謂的極限溫度。

因此,我要糾正你這種說法,這不是一個猜想,這是我早就做過的實驗。”

記者估計是看到這樣問是套路不到沈光林的,接著繼續追問關於常溫超導材料的問題。

沈光林隻能模棱兩可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呢,這不是我的專業。你知道的,發現這些個超導材料隻能算是意外之喜,就跟我發現足球稀一樣。”

其實對於常溫超導材料的研究沈光林還真的知道那麼一點點。

直到他穿越的那一天,也沒有發現能夠大規模投入應用的常溫超導材料。

甚至,到了那個時候,大家還是沒有研究清楚高溫超導的機理。

BCS理論揭示了低溫超導的原理,但是對於高溫超導,那套理論並不適用。

不過,這種話沈光林是不能說的,他給了眾人希望,就是要讓眾人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等哪一天大家發現釔鋇銅的氧化物極限溫度定格在165K左右時,說不得他已經獲得諾貝爾獎了呢。

隻不過,在2013年的時候,德國科學家發現,當YBCO被紅外激光脈衝照亮時,在很短的一瞬間,它會暫時在室溫下變成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