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說過,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沈光林完全就是這樣的人。
他從來都不會因為富貴而自矜,除非忍不住。
就在沈光林忙著用捐錢捐物來賺取名聲的時候,他的實驗室也沒有閑著,大家的工作還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著。
老蘇不愧是能夠衝擊學部委員的中生代教授,這才多長時間,超導材料的研究已經出重大成果了!
對於這個事情的出現,沈光林一點都不驚訝。
有錢,有人,有設備,有正確的研究方向,一路平推過去就是了,這都不能出成果,簡直是不可能的。
老蘇有能力有學識有經驗,是一個不錯的執行者;京城大學的同學們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年輕有拚勁有韌勁,而且不並缺少加班的激情。
有這樣的組合,再加上沈光林這個隱性導師,成果出的比誰都快也就不稀奇了。
京城大學的同學們,最不缺的就是智商和聰明,他們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還是發揮了很大的聰明才智的。
尤其,他們在原來三種元素的基礎上又添加了其他陶瓷元素,效果斐然,製備出的化合物表現的更加完美。
國慶出遊歸來,沈光林出去參加社會活動也就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老蘇就跑過來找他了:發現臨界溫度高於77K的超導物質了。
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因為,當物質的臨界超導溫度高於77K之後,也就意味著冷卻這種超導材料不再需要液氦的加持了,隻使用液氮就可以將物質冷卻到超導狀態。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從現在開始,超導材料投入實際應用的可能性大了很多,已經具備了相當不錯的基礎。
畢竟,氦氣是一種極為稀缺的資源,製取非常不容易,而且氦氣這種物質本身並不能被工業製造,隻能從自然界中提純。
而世界上儲存氦氣最多的國家是蘇聯和花旗國,國內雖然也有專門的生產工廠,但是產量並不高,而且純度也不行。
而氮氣就不一樣了,生產這玩意完全不存在瓶頸。
空氣中78%的氣體都是氮氣,氮氣的來源簡直不要太廣泛哦。
要製取液氮一點都不複雜,隻要把空氣分離分餾就可以了。
首先將空氣淨化,淨化後再逐步加壓、冷卻之後就會有一些氣體變成液化氣體了,隨著條件的變化,一些氣體被分離,剩下就是氮氣。
當然,高純氮的生產是有難度的,即使到了2020年,7N以上的氮氣都還是需要進口,但是,普通氮氣,47升的鋼瓶灌上一瓶也要不了幾個錢。
蘇教授找到沈光林,並沒有表現的很興奮,也沒有做過多糾結,直接上來就問:咱們研究成果出來了,要對外發表嗎?
沈光林很快就明白了老蘇問這些話的意思。
老蘇可是個老運動員了,他的意思就是這件事要不要上報?是不是要告訴科學院的那些人一聲。
畢竟,大家似乎還在做著科研競賽呢,自己這方以什麼方式勝利會比較合適呢。
沈光林也很猶豫,自己這個消息一旦公布出去,將會影響多少人,得罪多少人?
畢竟,研究超導材料,在他的有生之年,幾乎是不能給自己帶來實質收益的,為此還得罪了一大票人,有點不劃算。
但是,自己花自己的錢,做出了不錯的成果,而他們花國家的錢,卻並沒有出成果,真的報告出去,估計很多人的麵子上都不會好看。
好奇怪呀,他們也不應該完全沒有成果啊。
沈光林隱約記得,華夏在超導材料研究方麵好像並沒有落後啊。後世,西南某大學,連超導磁懸浮列車都製造出來了。
可現在這是什麼情況呀?
自己的重大成果都出來了,對方怎麼一點進展都沒有?難道在憋大招嗎?
看看人家扶桑和花旗國的科學家,動不動就是40K,50K,一副進度喜人的樣子。
現在,全世界至少有幾十個項目組都在研究超導材料,可是如果自己不抓緊時間發布成果的話,那這個高地可能就要被別人給占領了。
沈光林想了想,這個鍋不能讓自己一個人來背,還是要多找一些個子高的人比較合適。
畢竟,讓自己去這麼得罪科學院和科工委的一幫人,確實有點劃不來啊,萬一將來自己有求於人的時候該怎麼辦。
世間安得兩全法?
沈光林這裏就有。
沈光林立刻向學校申請,咱們能不能專門成立一個專門的超導材料研究小組,可以掛靠在我的實驗室,但是對國內的名譽由學校直接來領取,以淡化沈光林實驗室在期間起到的作用。
學校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啊。
因為出成果了,而且是轟動世界的大成果。
那就沒有問題!
萬事有學校在,不要慫,不要怕,要永攀科技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