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章 出訪(1 / 2)

成功沒有捷徑。

在羨慕別人背景深厚的時候也要想一想別人付出的努力。

何總的執行力是真的強。

沈光林這邊剛答應供貨,人家的汽車就已經開到工廠門口等待裝車了。

而且,欠債提貨什麼的壓根不存在的。直接就是拿現金,錢也是用卡車來裝的,守衛都是荷槍實彈的衛兵,看著很是威武,簡直霸氣側漏。

利寶科技公司初創,他們最不缺的就是現金。

準確的說,在利寶科技公司這裏,他們最不缺的就是人民幣。

其實,很多國企乃至央企他們都不缺乏人民幣,他們缺的是外彙和創彙能力。

甚至,即使他們經營虧錢了,隻要賺到了外彙,那就什麼都沒有問題。

大不了,向上麵打個報告嘛,讓他們抹掉這筆壞賬就好了嘛。

這就是所謂的政策性虧損。

無數的國企,央企,銀行,他們都曾經享受過這種待遇,所謂輕裝上陣嘛,自然不能背負太重的壓力。

即使到了後世,有一個叫做開發銀行的,每年的虧損都是天文數字,不過沒關係,虧的起。

如今,人家何總都安排人拿錢來提貨了,沈光林這邊卻要掉鏈子了。

當然不能讓他們隨便拉,有錢也不行的,如果貨物全部被他們拿去出口了,那國內的銷售就要斷貨了。

長城電器的產品根本不愁銷路,別看售價稍貴,但是他們功能多,樣式新穎,一個幾十塊錢的芯片就可以帶來很多大家想不到的功能。

高科技,大家就認這個。

據說,京城大學的知名教授是他們的首席科學家呢。

既然國內銷路好,那拿出去進行出口就沒有必要了,而且,利寶科技把這些產品拿走,也未必全部用來出口吧,即使是全部走出口途徑,那也是不行的。

萬一以後的某個時間點,他們突然不要貨了怎麼辦,這不是會把自己坑死去麼。

這次沈光林之所以答應的那麼爽快,他也是有求於人,沈光林並不打算收人民幣,他打算雙方深入的合作一把,各取所需。

你們利寶科技公司不是背景深厚很厲害麼,拿貨來易貨吧,我們不需要錢,我們需要物資。

你們就用鋼材,乙烯等初級工業品來換我們的電器成品就行,也不占你們的便宜,就是利用一下你們的資源和背景而已。

利寶科技最不缺的就是這個。

現在,長城電器想籌集生產資料真的遇到困難了。

沈光林自從創辦長城電器以來,即使津門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還是感受到了這個時代對製造業的不友好。

利潤是真的好,但是原材料供應也是真的困難。

怪不得那些野生民營鋼鐵廠也可以發展的很好呢,生產資料的缺口太大了。

跟津門長城電器相比,深城的長城電器就不一樣了,他們獲取物資的途徑更廣闊一些,而且他們那邊手裏握有外彙,因此在交易中也更容易占有主動地位。

在津門,原材料購買起來就太困難了,有很多東西並不是你有錢就可以買的到的。

那些國企他們自己原本就有生產任務,即使完成任務之後的多餘產品也未必會賣給你,而是早就許給了那些拿著批文的人。

在他們這裏,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批文,還有那些批文背後所代表的東西。

沈光林要把長城電器打造成一家正規化的公司,自然不可能長期派人下場去收購批文的,隻能通過掮客去代購。

有多少人發家致富的第一桶金是來自批文。

大約,那個造房子的潘十億就是這麼幹的吧

不得已,黃廣義有時候還會帶著電器提貨券到別的工廠去做遊說工作,就是為了從那裏弄一點生產資料過來。

以貨易貨已經是他們的一個長期傳統了。

最終,經過沈光林和黃光義的幾度協調,終於還是給利寶科技協調出了一小半的產能用於出口。

至於要不要增添新產能,這是肯定的,電器市場還能穩定發展四十年呢。

不過,這些事情已經不需要沈光林繼續操心了,有黃廣義在,這些事不難處理。

現在,沈光林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出訪中東做準備。

畢竟,做軍火交易這個設想最先就是他提出來的,而且沈光林經常出國,對外談判和交往的經驗也更豐富一些。

為了這次出行,大家還是做了各種預案,甚至模擬了各種談判的場景,每一份輕描淡寫的成績背後都有大量無用且無聊的工作。

這次出行,沈光林打頭陣,因為,名義上他是去做訪問學者的,在戰亂之前,巴格達大學是一所好大學。

出發的日子快要到了,在老李的強烈反對下,沈光林果然沒有帶李蓉出門,而是從實驗室帶了一個學物理的普通助手。

其實完全沒必要的,因為現在的伊拉克還是一個世俗國家,他們的女孩子也可以正常的穿裙子穿短袖呢,而且也不用圍麵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