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公司開始生產了。
工廠的麵積和規模畢竟很大,然後產能就開始迅速增加了。
京城的產業工人還真是不一樣,都不用從頭培養,拿來就能用。
當然,這不是挖人挖來的,這是沈光林借來的,出錢還不行嗎。
把工人借給我用,工資我們出,額外再給你們一份錢,他們工資多少,我們就額外再給你們廠裏多少錢。
這下子,借來的工人可都是厲害人物,甚至有傳說中的八級工存在。
工人過來了,收入也高了,編製還在,大家都好不是?
他們新材料公司生產的並不是材料,而是各種電路板和芯片。
其中最大量的還是供應沈光林在深城的學習機,還有一部分是冰箱和洗衣機的控製芯片。
長城電器生產的洗衣機,已經能夠做到清洗和甩幹一條龍服務了。
電冰箱也已經把零度保鮮的功能開發出來了,畢竟利寶公司在走海外銷售的路子,不快速研發,怎麼領先世界。
別的不敢講,在眼光這一塊,沈光林的長城電器吊打全世界。
現在,為了表功,林文偉也把一部分外貿訂單拿了過來。
小單自己做,大單拿給老板做。
簽約的全是大單,動輒幾百萬美元,如果原材料全部內購的話,那賺到的就全是外彙了。
還有這種好事?
低端的二極管也能賺外彙?
電子振蕩器,電阻,電容,這些都能賺外彙。
沈光林的新材料公司一口氣向京津冀的工廠下了很多訂單,約定全部用外彙結算,你們要是不信,我們先付一部分錢嘛。
大家都很高興,你們要是願意用用外彙結算的話,價格可以談,便宜個30%沒有問題。
於是,上下遊的企業就出來了,這是不是所謂的產業鏈?
上遊的公司多了,影響力立刻就出來了。
然後就是絡繹不絕的人過來參觀。
參觀學習是這個年代最常見的集體活動。
從“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開始就流行各種參觀學習團體。
想旅遊了,就去參觀學習;不想上班了,就去參觀學習;給職工獎勵,就讓他去參觀學習。
長城電器那裏是怎麼應對的沈光林不知道,畢竟那邊是津門,距離沈光林也比較遠,他也不具體負責業務。
但是在京城這裏,沈光林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過來參觀學習的人也太多了吧。
京城本地的就不說了,畢竟是各家企業的總部,他們過來參觀學習一下,也是應該。
但是外地也有不少企事業單位也聞風而來,美其名曰學習先進管理經驗。
我們的管理經驗怎麼就先進了?不就是引進了幾個質量體係文件嘛,這是其他企業早就在推行的了。
還有,不就是從新加坡叫來了幾個具有西洋麵孔的二洋鬼子麼,會說中國話怎麼了?他們不會說中國話,沈光林還不要呢。
這個年代的思潮非常不好,很多人覺得國內太落後,國外太先進,便覺得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外國的月亮更圓。
沈光林嚴重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怎麼了。
很多人睜著眼睛說瞎話,就說民族素質,在國外,領銜闖紅燈的一定是那些白皮膚的老外,站在路口傻傻等紅燈的反而是剛出國不久的華夏人。
現在,沈光林在很多情況下做演講或者做采訪,大都是用純中文回答的,你們愛聽不聽,反正錢我已經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