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了!
真的轟動了!
央視的這則報道立刻轟動了全世界!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大家紛紛打來電話或者電報,詢問的全都是關於克隆牛的事情。
電視上說的這是真的嗎?
隻是取用一頭牛的體細胞,然後就培育出來一頭全新的牛出來,還取了一個惡俗的名字叫做翠花。
翠花這個頗具華夏特色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的全世界的目光。
電視上,那頭正在無憂無慮吃奶的小牛竟然是別人的孩子,簡直太神奇了。
華夏媒體一再證實:這件事當然是真的!
因為,經過沈光林的解釋,就連電視台的普通人都理解了,他們也不覺得技術先進,隻覺得思路很清奇。
隻是,論文還沒發表呢,電視媒體也不好把原理公布的太快,他們也想讓事件發酵一會兒。
終於,實驗室的論文寫好了。
沈光林是通訊作者兼第一作者,竇偉是並列第一作者。
沈光林可不傻,他不準備再讓出第一作者了,自己不能白出力啊。
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可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冤家。
第一作者通常主導大部分的實驗工作,是一項科研的核心人物,當然特別重要。
在一般的情況下,引用一篇論文時,提到的就是第一作者的名字,這是學術發現的歸屬者。
因此,沈光林後來就學精了,凡是重要的論文,他都是要並列第一作者的。
你要是不同意,就請你滾蛋。
沈光林雖然很好說話,但是他自己籌錢開辦實驗室也不是來做善事的,真的讓出了第一作者,自己就虧大了。
通訊作者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在沈光林這裏也沒有那麼重要。
通訊作者通常是課題的總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和把關,在投稿、同行評審和整個發表流程中負責和期刊溝通。
重要當然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說,研究成果算是通訊作者的。
通訊作者雖然能夠得到實惠,但是他沈某人不需要這種實惠啊,他需要的是名譽。
他沈光林雖然已經得到過很多名譽了,但還是不嫌多,他可以得到更多呢,簡直多多益善。
而且,關於克隆牛這項技術,沈光林獨占第一作者也是可以的。
因為,整個克隆的思路都是他沈某人提出來的,竇偉隻是執行者而已,這樣竇偉還能並列第一作者,不冤了。
其實,在頂尖的科學家那裏,克隆技術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甚至,操作的難度一點都不大,甚至很多普通的科研工作者都能實現這一操目標。
無非就是成功率而已。
沈光林實驗室的成功率也並不高,為了一個翠花,流產了200頭牛。
但是,能夠想到這個方法的人才是最厲害的。
沈光林就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那個人。
大家紛紛過來問:你們是怎麼實現的克隆牛的?我們怎麼就不信呢。
甚至,有更惡毒的揣測者,他們質疑的角度也很是清奇:你們怕不是拿胚胎分割之後初代體細胞當傳統意義上的體細胞用了吧,這可不是克隆。
畢竟,華夏的生物技術並不先進。
雖然沈光林是知名的物理學家,在化學方麵也有些建樹,但是生物工程和這些距離還是挺遠的,沈總不能是全能的吧。
沈就是全能的!
你們嫉妒是沒有用的,你們沒有研究出來那是你們笨!
很多力挺沈光林的人第一時間做出了反駁,他們堅信,沈教授就是無所不能的。
現在,沈光林的崇拜者已經遍布全世界了。
現在已經快到元旦了,西方的假期是從聖誕一直到元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