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
----出自唐·張固《幽閑鼓吹》
沈光林實驗室建好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無論設備還是環境早就和當初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了。
總的來說,這是一座掩映在花叢和綠柏之間的實驗室,浪漫神秘而又溫馨。
從京城大學過來並不遠,有一條雙車道的柏油路,隻要繞過幾個草坪和花壇之後就到正門了。
不熟悉的人還以為這裏是個公園呢,直到看見上麵的牌子寫著“京城大學沈光林實驗室。”
原來,它就是它!
這幾年,京城大學沈光林實驗室名聲大燥。這裏是京城大學最驕傲的科研場所,大家在乎的不是它五彩繽紛散發著石楠花芬芳的花園,而是它出產的科研成果。
“東方沈”出現在期刊雜誌上的頻率也太高了,大家甚至以都有了一種錯覺:隻要是京城大學發表的論文,或許全都是沈光林實驗室出產的。
不說全部吧,十之六七還是有的。
越是高端,越是如此。
當然,實驗室這裏的建築經過這幾年的時間沉澱,終究也有些曆史的味道了。
尤其,沈光林讓人移栽過來大量的名貴參天大樹,據說有幾棵還是從恭王府裏移來的,更是增加了年代感和氛圍感,說不得還是和珅撫摸過的呢。
實驗室的主樓還是原來那棟樓,隻不過周邊又起了一座輔樓,主要用做盛放實驗儀器和設備的。
其實,如果不是沈光林刻意的追求綠化,這裏完全可以建設更多的建築出來。
但是沈光林說這些已經足夠了,說不得過幾年還有一劫呢,沒必要現在就搞的這麼好。
但是,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劫,隻知道沈教授讓人把圍牆修的非常高,還布置了電網,這是怕人過來偷盜啊。
不但如此,周圍的土地也已經被他全給買了下來,而且全部用作綠化,並沒有多建一些別的建築出來。
隻是,這些綠化區域並不對外開放,靠外麵也是有圍牆擋著的,用一從鐵柵欄關住了滿園春色。
其實,這裏已經不是沈光林實驗室的全部了,說這裏是“京城大學沈光林實驗室”有點名不副實。
他們實驗室的材料研究組去了長城新材料公司;生物組去了長城生物科技;也隻有物理和化學組還在這裏辦公和做著科研。
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他們不能賺錢,所在還放在這裏“自生自滅”。
畢竟,並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能轉化成金錢的。
而不能變成錢的科研,還要一直拿錢去擴大規模,那就是真的沒有必要了。
但是,靠山吃山,一些人還是在這裏找到了發財的門路。
魏建國是京大化學係的副教授,卡在這個職位上也有些年頭了,很想再往上多走幾步,但是很難。
時代對他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實在是不太友好了。
他讀書的那個年代,還是學俄語的,遺傳學三大定律在國內還是被批判的。
等他開始工作了,大家不搞科研了,開始搞運動了。
也就這些年,科研者的春天又重新到來了。
但是,他發現,自己的春天卻已經不見了。
經過沒日沒夜的努力,他終於算是補上了英語這個短板,可等他開始準備繼續發力搞科研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天賦和理論儲備都已經不夠了。
怎麼辦?
隻能轉化國際成果,填補國內空白了。
幸好,學校有一位非常厲害的同事,叫做沈光林,人家那叫一個天才,嫉妒都嫉妒不來的天才。
沈天才有了自己的實驗室,而且還賊大方,隻要是京城大學的老師,想去借用實驗儀器的,基本都不會被拒絕。
而更加方便的是,在沈光林實驗室工作的,其中就有幾個曾經是自己的學生。
在所有的老師裏,他過來蹭設備的次數是最多的,尤其是掃描電鏡顯微鏡,更是被他長期霸占,其他人雖然有意見,但也沒人說些什麼。
掃描電鏡顯微鏡出來的時間並不長,京城的高精度掃描電鏡加一起一共也隻有三部,全都在沈光林手裏。
這可是所有試驗儀器儀器當中的香餑餑,物理用它,化學用它,生物還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