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夏巨型計算機的研發曆程,不得不提銀河。
早在改革開放之處,國家就決定研究大型計算機了,這件事是由國防大學牽頭去搞的。
慈雲先生擔任了這一任務的總指揮。
經過了幾年的努力,他們於1983年成功的製造出了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主流巨型機兼容的巨型計算機,計算次數能夠達到億次每秒,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這是僅次於花旗國和扶桑國的成就,沈光林聽了很是高興,決定親自去一趟沙城,看一看這個時代的華夏驕傲。
沈光林在沙城並沒有親戚朋友,但是老李有。
這個老家夥人脈廣,自己本身就是哈軍工畢業的,而繼承哈軍工主體的就是位於沙城的國防大學了。
所以,沈光林要看銀河計算機,真的是找對人了,老李旳同學就在國防大學教書呢,有他們在,事情成了一半。
沈光林給自己開了介紹信,然後讓老李打了招呼,這就上了去往沙城的飛機。
沙城是一個曆史名城,雖然已經沒有什麼曆史遺跡了,但它的名字是三千年未曾改變過的,一聽就很有曆史感。
當然了,如果不是文夕大火,如果不是三次會戰,這裏或許會留下不少曆史遺產呢。
可惜了,多難興邦,沙城是華夏民族多災多難的縮影。
飛機落在了一個叫做大托鋪的地方。
沈光林還以為會有人來接機呢,並沒見到,他走出來,不遠處就是湘江。
這裏根本不是後世的黃花機場,黃花機場還在建呢,這個年代也沒有湘南衛視大樓,沙城這裏也不是娛樂中心。
沙城的麵積一直都很小,前世的沈光林是來過這裏的,他曾經去了橘子洲,爬了嶽麓山,瞻仰了青年領袖的巨大雕像。
但是,這個年代的橘子洲,上麵是長滿了桔子樹的,也有不少農戶住在這裏耕作。
11月初的沙城,寒風料峭。
沈光林就站在湘江邊,遙看橘子洲頭,思緒萬千。
說起橘子洲,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了。
其實,在宋朝的時候也有人寫過這個小島的詩句的:
“西風何事,為行人掃蕩,煩襟如洗。垂漲蒸瀾都卷盡,一片瀟湘清泚。酒病驚秋,詩愁入鬢,對景人千裏。楚宮故事,一時分付流水。
江上買取扁舟,排雲湧浪,直過金沙尾。歸去江南丘壑處,不用來尋月姊。風露杯深,芙蓉裳冷,笑傲煙霞裏。草廬如舊,臥龍知為誰起。”
在三國時期,這裏就是吳國和蜀國的分界線,河東是孫權的,河西是劉備的。
後來,關羽失了荊州之後,這一切就都是孫權的了,包括張家界的天門洞,就是吳國永安六年也就是孫休時期形成的。
其實,曆史誤人,劉備從沒有承認自己建立的國家是蜀國,他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的。
在三國時期,根本沒有蜀國這個國家。
看著江水滾滾北上,沈光林正在忘情的吟誦那首詩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然後,一位姑娘從背後插話了,“同誌,這裏是巴溪洲,不是橘子洲,橘子洲還要往北走呢,而且,橘子洲上有一座湘江大橋,這裏沒有。”
沈光林尷尬不已,獻醜了,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