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零章 美元(2)(1 / 2)

亡國滅種,大家能想到的不是核武器麼?不是大伊萬麼?

難道,基因武器也能?

如果換一個普通人,大家肯定站起來反對了,你說的是什麼呀,這也太危言聳聽了?

但說出這話的是沈光林,大家不信也得信了。

人的名,樹的影。

沈光林的赫赫聲威不是吹噓出來的,這是一個成果一個成果的廝殺出來的。

說廝殺其實也不對,沈光林出道以來就沒有對手,他的對手隻有他自己。

迄今為止,縱覽國際科技界,沒有人說自己有資格成為沈光林的對手,能夠和他旗鼓相當。

他真的這麼說,大家也是不會承認的。

跳梁小醜而已。

所以,沈光林說自己要獨立的開展人類基因組計劃,就連沃森都很保守的說,歡迎他的加入,甚至言語之間都有些不自信了。

這也是花旗國能源部還要單獨拿出一億美元押寶沈光林一樣。

沈光林做不成的事,其他科學家估計也做不到。

除非是個非常閉塞的人,但凡想了解一下沈某人的,都能看出他的不一樣。

沈光林的任何一個觀點,甚至隻是一個猜想,想投稿《科學》的話他們都會發表的。

而關於沈光林的論文,一些敲門磚級別的,比如,關於納米材料的論文,引用數已經不可統計了,即使以年為單位的話,這個數字也已經超過了3千。

這個數字,對於一些學者來講,他們一生的論文引用總數,都未必能夠超過3千。

沈光林的論文引用數在科研界,就跟電影票房貧瘠的華夏出了個《少林寺》一樣。

這樣的傳奇,不可複製。

是,沈光林是還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在國際科學界,大家的普遍認為是:如果沈不獲獎,那不是沈的損失,那是諾貝爾獎的損失,也可以反映出它評獎的不公正。

這幾年,關於沈光林獲獎的呼聲越來越重了。

大家都以為,又一位在30歲之前就可以獲獎的大牛出現了呢。

然而,按照官方年齡,沈光林是1957年生人,今年已經是他的而立之年了。

不過,再怎麼說,年輕的沈光林已經是站在世界科技最頂尖的那個位置上了。

不說他的本專業物理,就是生物,強大如達貝爾科和沃森,在世界範圍內都認為沈光林是更勝一籌的。

這幾年,在物理屆化學屆和生物界,但凡有重大發現,鮮少有不提沈光林的。

即使這個發現跟沈光林沒關係,人們也習慣性的拿它和沈光林的某個科研成果做對比。

比如,這個成果很好,跟東方沈在某年的某個成果有相當的地位。

也就是在華夏,以當前死氣沉沉的環境,論資排輩的氛圍,沈光林在國內的學術界,還沒有殺出一條血路。

在國際上,有誰看敢質疑東方沈的權威?

學者們出國做學術交流,他們聽到最多,就是你們國家東方沈,實在太厲害了,他為什麼沒有來呀?

我哪裏知道他為什麼沒有來?老子出來是為了學術交流嗎?是為了外彙補貼和東洋大彩電,你們老是提那個人幹啥?

沈光林今天講課,也太重要了。

台下的師生們一邊思考,一邊飛快的記著筆記。

大家都知道,自己正在見證一種新的戰爭形勢一種新戰法正在創立。

或許,這可能關係到人類的命運呢。

醍糊灌頂!

還有一句話叫做朝聞道,夕死可矣。

沈光林的這番話真的讓大家長了見識,原來,基因的研究在戰略上有這麼重要的作用呢,關於基因武器,大家也都是第一次接觸。

但是,這種武器的可怕,大家想一想就頭皮發麻。

“萬一,有一種疾病,隻針對華夏人傳播,而其他地方的人則安然無恙,這種後果,大家想過嗎?”

這是講座結束時沈光林留給大家的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