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一章外出(2)(1 / 2)

這位大佬腦子動的果然夠快。

說來說去,還是那3000台冰箱惹出來的事。

看樣子,這3000台冰箱對牟老板很重要啊,以至於他反複的提及。

看樣子,即便是華夏的首富,還真沒幾個有錢人啊。

尤其二十世紀的前後幾代華夏首富,大概也就養豬的劉家兄弟堅持了下來吧。

看著牟老板大大方方的承認了他當前的困境,沈光林反而不好說些什麼了。

畢竟,人家其實就是來“服軟”的,隻是采用了一種給自己留麵子的方式“求合作”而已。

無論采用何種方法,牟老板都想趕快解決掉電冰箱滯銷的這個難題。

牟老板說,他是不想因為這件事和長城集團結仇的,而且,他發誓:以後再也不插手冰箱和電器交易了,隻求能夠放他一馬。

這是他的保證。

牟老板也說了,他自己是不做實體經濟的,長城集團大可放心,不需要視他做競爭對手。

其實,按說長城集團是沒有這麼霸道的,他們進入的領域,也是不會阻止其他同行或者競爭對手進入的。

所以,牟老板的冰箱滯銷,估計是有其他方麵的原因。

於是,沈光林打電話問了一下,果然掌握了一些情況.

這位牟老板確實有些能量,但未必有很大的能量。

這不,他訂購的電冰箱剛在津門港口上岸,然後就被針對了。

現在,老謀麵臨的最大問題根本不是定價問題,而是生產經營合法性的問題。

還別說,針對老牟的人還真的就是長城集團的那些攻關二代們。

為了消除這個競爭對手,他們直接給老牟的罪名就是投機倒把。

畢竟,國家劃了一條紅線,130升的容積就是一條線。

結果呢,你倒好,壓著線生產一款低劣的129升的產品,還想用爛貨衝擊市場,不立刻抓你就不錯了,還想解套?

這樣的話,這件事就說不上誰對誰錯了。

牟老板搞定製款的簸籮貨過來確實缺乏道德,他的行為也真的符合“投機倒把”的典型特征。

但是,沈光林是很反感這個詞語,這就是個筐,啥都能往裏裝。

沈光林無意插手這件事。

他隻能說道:“這是長城電器的內部事務,關於長城集團的具體經營,我並不關心也使不上力,我做他們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主要還是因為隻要他們能夠給我的實驗室捐款就好了。”

“您隻要帶個話就可以了,我也願意給您的實驗室捐錢的。”牟老板實在是找不到能夠跟長城集團遞上話的人了,他能夠找到沈光林,也是多方打聽的結果。

當然了,關於自己和長城集團之間的關係,沈光林也沒刻意隱瞞。

畢竟,在京城大學沈光林實驗室裏,長城集團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金主。

而且,長城生物因為成立的比較早,那時候的股權結構設計還不夠複雜,海外的殼公司注冊也少。

因此,到現在為止,沈光林實驗室還占有一部分長城生物的股份呢。

當然了,在其他的長城係產業中,切割的就很徹底了,從表麵上來看,他們和沈光林實驗室沒有任何關係。

這也是因為,起初,沈光林都沒打算拿長城生物賺錢。

實在沒想到,長城生物反而成了一個賺錢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