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八章 讚助(2)(1 / 2)

沈光林這次前來斯德哥爾摩,找了好幾個理由。

其一,他是來旅遊的。帶著李莉過來就是明證,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隻是第一站,你沒看他們已經滑過雪看過北極光了嗎。

其二,他是來促進交流的。華夏和瑞典有著傳統的友誼,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華夏建交,是第一個與華夏建交的西方國家。

其三,他是來幫助華夏推銷產品的。長城集團在內,是他沈某人的企業,在外,是他沈光林實驗室的金主,他們的產品要推廣向全世界,作為這家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沈光林責無旁貸。

如此一來,他追求諾貝爾獎的目的就不那麼刻意了。

沈教授是全球知名的教授,是要臉麵的,做事情也是需要遮羞布的。

所以,沈光林到了瑞典,到了斯德哥爾摩,他不能表現的太低調,不然沒人知道他來,但也不能太張揚,不然讓人覺得丟了身份。

而關於沈教授的成果宣傳和獲獎鳴不平的事情,最好是有本地人來給他張目,而且是發的幫他張目,這才是理想狀態。

這樣,沈某人就可以對外表達自己的誌向了:“我不貪慕富貴追逐繁華,我隻是才華絕頂而引得你們追求我而已。”

但是,明眼人大概的都知道:他是來幹嘛的。

不就是為了那個牌牌麼?不然這麼偏僻的國家,你來幹啥?真的去宜家拍攝寫真嗎?還不如去扶桑的優衣庫呢,那裏更近。

對於推銷自己這件事,已經有不少人這麼幹過了,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這是經營,不丟人。

別說追求諾貝爾獎了,就連好萊塢的小金人,也是要花費精力和金錢去宣傳的,不然,你靠什麼打動那些日理萬機的評委呢。

“沈教授,我們想讚助您。”瑞典人講話是不喜歡拐彎抹角的,你可以說他們單純,但你不能說他們傻。

阿斯特拉張嘴就直指問題的核心,他們想幫助沈光林去跑“項目”。

“你們想讚助我什麼?到了我這個階段,我還有什麼缺少的嗎?”

又當又立是沈某人的基本操作,沈光林當然不能承認他還缺少諾貝爾的認可。

其實,他的心情已經很急迫了,如果今年再不能拿獎,等到明年就更加困難了。

或許,錯過了這一年,將會錯過一生。

就算是現在拿獎,他已經落在勞倫斯·布拉格和李正道的後麵了,再晚一年,維納·海森堡,卡爾·大衛·安德森,保羅·狄拉克都將站在他前麵。

再繼續晚下去,到了跟屠呦呦先生一樣的年齡再獲獎,他還能幹什麼?

這還是小說男主角麼?

有些人,三十歲了還是一事無成,留給他們大器晚成的例子就已經不多了,真的可以拿出來講的,大約隻有35歲的馬芸、43歲任正飛和60歲的薑子牙了。

“沈教授,我們當然知道您什麼都不缺,但是我們覺得,皇家科學院和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評委都是傻子和瞎子,關於一些榮譽,早就該頒發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