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一個標準件廠,怎麼會混到發不下工資的?
無他,三角債太多了而已。
標準件廠其實可以算作鋼材的再加工企業,是受上遊原材料供應和下遊客戶付款進度限製和影響的。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裏,“三角債”是一個時代熱詞,在8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形成了,到90年代初達到了頂峰,甚至一度影響了經濟發展。
從1985年開始,中央政府開始抽緊銀根,企業賬戶上“應收而未收款”與“應付而未付款”的額度就開始大幅度上升了。
後來,愈演愈烈之後就變成:企業想收款結果收不到,企業應付款而故意拖著不付出。
久而久之,一些底蘊不夠的企業就率先頂不住了。
標準件廠就是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上遊的原材料廠已經不提供賒欠服務了,而下遊的客戶卻故意拖著款項不付。
在供應鏈這方麵,長城集團的財務狀況是最健康的。
這個年代,大家都在學豐田,沈光林的長城集團也不例外。
小鬼子雖然很壞,但是他們的一些管理經驗確實值得學習。
當然,國內也有些企業家也非常值得學習,比如,把一個地方小廠一手做成全國領頭羊的董小姐,人家就開啟了款到發貨的先例。
因此,長城集團的經營狀況非常安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他們買東西都是按時按約就付款的,而他們賣東西出去,也是必須先付款後發貨。
並不是沒有人打過他們的注意,也想先賒欠後還賬,根本沒有得到獲準。
沈老板要求:寧可不做這單生意,也不準開這樣的先例。
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先是看看,然後摸摸,然後蹭蹭,然後不動,然後就出人命了。
要知道,“三角債”帶來的後果可是相當嚴重的,比三角褲嚴重多了。
由於互相拖欠,這個年代大多數的國營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都麵臨收不到毛收入的問題。
這也致使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因缺乏資金而難以擴展生產,巨額的未清償的債務拖款使企業或不能進一步向銀行申請貸款。
這都是經營性的危機,標準件廠已經到了這種情況,甚至猶有甚之。
“你好,沈教授。”廠長劉大海和沈光林握完手之後,直接就坐到了他對前,一副不卑不亢的樣子。
自己可是一個國營大廠的廠長,被調整給一家香江企業,他是不服氣的。
尤其,今天麵見的什麼京城大學的教授是對方的首席科學家,既然是京城大學的教授,就不要給資本家打工嘛。
如果不是企業遇到了經營性的困難,他定然是不會來見沈光林的。
“幫劉廠長倒杯茶。”沈光林示意助理要仔細待客之後,自己也說道:“劉廠長,我找你過來,就是想看看咱們企業有什麼困難。”
這畢竟是魔都市政府塞給自己的企業,如果經營的不困難,想必他們也不會把它丟給自己。
雖然早在1986年的8月,SY市防爆器械廠就破產了,這是華夏第一家正式宣告倒閉的國營企業。
但是到現在為止,國企依然是神,破產的情況並不多見,尤其是經濟發達家大業大的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