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五章 遺傳(1)(1 / 2)

人生不得已的事情有很多。

比如,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裏泡枸杞。

現在,沈光林引入王洋幫他管理長城公司也是一種不得已。

沈光林認識的人很多,有能力的也不少。

但是,世間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沈光林並不是一個好伯樂,他不能分辨究竟誰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也不能分辨誰能夠幫助他把公司給管好。

後世的商界精英有不少,在沈光林的觀念裏,大強子估計是可以的,但大強子今年才15歲,估計還在讀中學呢,他都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可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剩下的人?

哎,不說也罷。

現在的長城集團其實就是一盤散沙,沈光林實行的是粗放式經營,他們幾個事業板塊互相之間各自為政,來往較少,甚至互不來往。

在野蠻生長的年代裏,大家都是處於快速發育的階段,每人分管一塊,每個人都有決策權,大家可能並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但是,公司處在這種情況下久了,又缺乏考核和監督,而個人操守往往是靠不住的,極容易滋生各種腐敗,搞不好企業在某個時刻都要步入深淵。

這次的白血病治療藥事件就給沈光林敲響了警鍾,在利益麵前,一切都是假的。

現在,他沈某人不能再做把頭埋進沙子的鴕鳥了,關於集團成立加強管理這件事遲早是要處理的。

不然,等再過幾年,公司能不能活下去就都兩說呢。

在華夏,小公司的壽命不超過2年,即使是大公司,他們的平均壽命也隻有7-9年,而歐美的大公司則長達四五十年,無他,管理經驗和管理體製不健全而已。

有些企業運氣好,是在風口上很是發展了一段,但遭遇風浪的時候直接就翻船了。

探尋企業生命背後的原因,跟找出王朝的生命周期律一樣,都是一種學問。

這種周期性是怎麼產生的,如何解決,如何避免,其實對於大部分企業都有極端重要的借鑒意義。

現在,長城製藥的一切人因為職務侵占等一係列的問題已經被沈光林給送進去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如果現在輕飄飄的放過了他們,那以後就更加不得了了。

再說了,他們是蛀蟲,又不是沈光林親爹,沒有道理慣著他們。

現在,啟用王洋就是想改變企業腐敗的土壤,給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沈光林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他已經決定使用王洋了,就準備讓他大膽去做,一切有沈某人兜著。

而且,即使短期之內出現了損失那又如何呢,他沈某人是差那點錢的人嗎?

大不了把公司折騰破產之後自己再重新出去講學,依然能夠完成東山再起的任務挑戰。

所以,沈光林是有這個魄力去做改變的,就看王洋能不能完成沈光林的賦予的重任了。

現在,王洋還在一步一步的試探,他先是拿長城服飾開刀,一方麵是證明自己,另一方麵是看看沈光林對他的支持有多少。

王洋也已經想好了,如果沈光林是個聖主,那他就幹出一番成績來,如果不是,那他也找個大學去教書算了,王博士不是浪得虛名的。

實在不行,還可以回家裏繼承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