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6章(1 / 3)

第一卷 第156章

胡人兵臨城下,西涼國又在前方與大綏的軍隊交戰,京城中處處戒嚴,不論百姓亦或是官員都嚴禁出入城門。各國駐京的使節皆被變相軟禁起來。其中,西涼國使節的境遇最慘,因為他們是西涼人,是大綏的敵人,大綏的官員們似乎也沒有兩國交戰不為難來使的覺悟,開始隻是不讓他們好過,後來索性不給他們糧食度日,甚至還揚言將他們全部斬殺。

若不是林君逸暗中幫助他們,隻怕他們大多數人已經死了。

幾個西涼國使節對林君逸是十分感激的,言及日後要答謝他。林君逸又口口聲聲提及自己與安泰公主以前的交情,這樣做無非是為了安泰公主泉下安息。幾個使節這才恍然想起來,林君逸差點就成了他們的駙馬。當大家都已經淡忘那個西涼公主時,林君逸這個外臣已經還念著與她的舊情!

於是,幾個使節把生的希望全部放在林君逸的身上,指望他能再次念及與安泰公主的舊情,將他們一幹人等放出京城去。

哪知道,沒有兩天,林君逸便出事了。鄭國公被林君逸奚落之後,一氣之下到太皇太後那裏去訴苦,太皇太後也深感林君逸此人無用,遂出麵下旨,將林君逸軟禁起來,並且親自臨朝聽政。

手裏握著禁衛軍的林君逸並不遵從太皇太後的懿旨,甚至還將陛下的手諭拿了出來。

可是,林君逸手裏縱使有禁衛軍,卻並不得百官的支持,滿朝文武大部分願意聽從太皇太後的命令,俱都罷朝在家。

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林君逸縱使再有雄才大略,百官不聽從他的調遣,在大敵當前之際,他也成了窮途末路之人,莫說是抵禦胡人的鐵騎,恐怕連自身都難以保住。

這樣的大事,即便是身處驛館的使節們,也有所耳聞。

趁著林君逸遣人為他們送來米糧的時候,一個姓張名治的使節悄悄寫了一封信,讓來人傳遞給林君逸。

那信裏言明,既然大綏朝容不下林君逸,良禽擇木而棲,他不如另投明主。

連夜,林君逸悄悄到了西涼使節所居住的驛館。

西涼的幾個使節原先因為安泰公主的死而被拘禁在此,靖遠帝當時自以為自己做得滴水不漏,可誰曾想到,他們在朝中早已經買通了一些官員,為他們通風報信。

詳談之後,林君逸恍然,這場戰爭是西涼國和北胡早早商量好的了,隻為了平分大綏朝的天下。

使節們由張誌為主事,將事情向林君逸說了個大概,又勸說他棄暗投明,還提及了靖遠帝曾殺害他滿門之事,此番他若幫助了西涼國便是大功一件,不但可以報仇,還會有高官厚祿等著他。

林君逸略微猶豫後,咬牙直言道太皇太後和滿朝文武皆敵對他,他現在已經沒有退路,既然大綏朝不仁也別他不義。

使節們見狀大喜,立即商談大事,最後張誌再三擔保,隻要林君逸打開城門將胡人放進來,他們定然在西涼皇帝麵前保舉林君逸,讓他封侯拜相。

林君逸歡喜非常,商定了兩日後夜裏子時打開東城門,迎北胡進來。

從始自終,林君逸沒有詢問西涼使節怎麼樣和北胡的將領取得聯係。他心裏清楚得很,既然西涼國與北胡早已經謀劃了這場戰爭,他們之間自然有密切的聯係,對於使節團的消息,北胡也定然會深信不疑。

林若到達西涼邊境時,收到了右丞相的一份密報,懷疑林君逸與西涼人勾結,並請她下詔軟禁林君逸,且收回他手裏的禁衛軍。

她將密報從頭看了一遍,並不多想,便將它燒毀,而後下令由蕭逸之領軍,與來犯的西涼國展開交戰。

西涼國本就隻是大綏的一個邊陲小國,若不是與北胡聯手,哪裏敢侵犯大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