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橫渠書院(2 / 2)

一般的老百姓,都是愚夫愚婦,如果旁聽還行,但是想參與進去,是決計不可能的。

這數百人,可以說影響到整個陝西大多數讀書人。周夢臣在他們麵前出彩,就是在陝西所有讀書人麵前出彩,周夢臣在他們麵前丟人,就是將臉丟到所有陝西讀書人麵前。

這也是為什麼周夢臣如此珍重,先沐浴更衣休息一晚,才過來的原因。

韓邦奇先行一步,來迎接周夢臣,說道;“賢侄,你可算來了,來來,我給你介紹,這位是馬公。”

周夢臣見到一個老人,胡須皆白,手中拄著一根手杖,這一根手杖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光潔無比,已經有了包漿。隻是這老人太老,即便是拄著手杖,身後依然有兩個後輩,亦步亦趨的跟著,似乎擔心老人家忽然摔倒。

周夢臣見狀,立即向前行禮說道:“後生晚輩,怎麼能讓馬公相迎,這如何使得?”

周夢臣知道這個馬公,名為馬理。乃是關學之中,年紀最長的長者,同時也是關學代表的大儒,韓邦奇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如。隻是到底是年紀大了,而今已經八十有二了。

早就不管事了。

今日講學,周夢臣也沒有想過馬公會來。

馬公咳嗽一聲,說道:“我今日來此,一迎關中父老的救命恩人,周大人在關中賑災,讓百姓得以安堵,即便實在不行,也能去河朔找條活路,我代表關中父老,豈能不迎?二來,就是迎學問而來,你與吳廷翰寫的小冊子,我也是看過的,頗有心意,乃是氣學正宗。隻是我多有未解之處,當初就想拜訪大同求學,奈何小兒輩一個個膽小如鼠,不得成行,今日你來了,我豈能不來看看?”

周夢臣一愣說道:“馬公謬讚了,晚輩愧不敢當。”

馬公皺眉說道:“你這小子,太不痛快,少在這裏說廢話了,先祭拜過張子,就談談你小學問。”

韓邦奇見狀,在周夢臣身邊說道:“老人家年紀大了,就越發不拘束於禮節。老小孩,老小孩,你多擔待。”

周夢臣說道:“我倒是羨慕馬公這種想說什麼都說什麼?”、

隨即韓邦奇又為周夢臣指點人介紹了十幾個人,要麼是致仕官員,要麼是學問大家,至於其餘的人,都不配給周夢臣介紹。

周夢臣自然一個個記在心上,別的不說,如果今日他能橫渠書院大獲成功,將氣學與關學合一,那麼這些人就是周夢臣夾帶裏麵的人了。

看徐階靠著心學的政治資源,弄得風生水起。關學雖然沒有心學哪裏厲害,但也是根底的。這能極大的彌補周夢臣根基不足的事情。

一行人寒暄幾句,雖然步行向張子祠而去,周夢臣遠遠的看見,鬆柏青翠之間,有一個祠堂,卻是宋代風格,卻是元代重修的,而今也二百多年了。

周夢臣在一行人陪同之下,先在祠堂之中,向張載上香行禮。這裏自有禮節,莊嚴肅穆。周夢臣也不敢有一處失禮之處,一番禮節下來,用了半個時辰有餘。

這一起都做完之後,韓邦奇引周夢臣到了後院。也就是橫渠書院了。

隻是橫渠書院的規模讓周夢臣有一點點失望,大名鼎鼎的橫渠書院,在周夢臣看來,還沒有大同書院的規模大,雖然大學之大,不一定是規模之大,也是大師之大,但是規模大一點,還是好的,如果橫渠書院這樣,看校舍,滿打滿算也不過數百學生,又有什麼用處啊?

不過,周夢臣也沒有表露出來,一番寒暄之後,在一片鬆柏包圍的廣場之上,周夢臣與韓邦奇,馬理上座,其他人在外圍或坐或立,講學算是開始了。